2005-12-27

[CALL][轉貼] LMS野史-有八道

覺得挺好笑的
就轉過來了...
原文是在 數位學習大家談
但是需要註冊
同時也被轉貼在 TKB學習服務社群 (不需註冊)

========================================
1).有人要授課 有人要受課 (have to & want to)
他們沒法子長相聚 (還好不會生相思病)
於是叫獸族'e大師'繳盡腦汁
就給一個虛擬地方 掛在伺服器內
讓 一個能授課(路客甲) 一個能受課(路客乙丙丁...)

2).既然 是給那個'授課'用的,要給什麼功能呢?
e大師想到了自己的experience
...既然我都是給它用ppt+講講課+e-mail交作業
... Bingo! 那就如此這般如法泡製一番
(各位看倌,這就是當下'單一教學策略'平台的誕生)

3).既然,可以掛投影片(visual aids)+講講講(audio narration)
何不直接錄講師的會說話的大頭貼(talking-head)
於是 Streamauthor串流大師於焉生耶!
又 生意興隆通四海 財源茂盛達公館(NTU...)

4).可是啊 不是我在說,人類真是貪心啊呀喂...
可以不用搭車轉車去上課 (翹課沒人知)
可以看到ppt 又聽到聲音
竟然...竟然...
...大膽狂徒直指'長得不俊又不美' 唉~~ 只好請出"虛擬偶像"
於是 虛擬3D主播 + 配音講課又問世啦

5).還好的是,辦教育的人是多少有些嚴謹度的
發覺:什麼?平常上課還可以數人頭
網路自由"看課 聽課" 誰知道有沒有上課?
基於人性本善 我們給予彈性機會
基於人性本惡 也要配上點名
又要加上新功能?
e大師樂翻了 心想:不怕要求 只怕不知要什麼...
二話不說 做出了"能夠登錄點名"的網站
而且點名點到手抽筋的 一步一腳印都給他點
反正電腦原名Computer嗎 這個最會啦
舉凡去了哪裡 停了多久 做了啥事 通通全紀錄
(不要問:有看有沒有到,OK?
我只管點名 OK!你去上課,被點名,還不是"老師:我頭給你~~~看" 誰知道你每秒都在神遊 或 恍惚呢 或傳紙條?)

6). 響當年他人老是生出新名詞 讓我有焦慮
既然發明了新的東西 總要取的響亮的名字
到電腦教育去找找看...
Bingo! 果然有專門負責弄學籍啦 成績了的領域
叫做'CMI 電腦管理教學"
那就叫做 '學習管理'吧
軟體嗎...再加個'系統'
See? LMS學習管理系統 多~風~光~~~ㄟ

7). 各位看倌,要是你不滿意,我可要附議e大師,說:
呣(台語=要不),你要黯狀?
What? 不服氣?
不服氣就自己做一個新的好樣的啊...
(只要你一做出來 我就給你跟進!)[您一定懂 '跟進'的意思吧?]
這就是為何市面上有那麼多長得超像的xxxLMS...

8).最後一說:以上若有虛構 請找LMS算帳

-------------------------------------------------
雖然嘻笑之語,以上實際融合了近年Distance Education + web learning + LMS 產業報告...專業的研究文獻ㄟ 請各位看倌 可要會識貨ㄡ...

[Book] 電腦犯罪檔案

電腦犯罪檔案書名:電腦犯罪檔案:揭開電腦駭客之驚人內幕 (Traces of Guilt: Hunting our most dangerous computer criminals)
作者:Neil Barrett
翻譯:陳建志
出版年:2004/2005
出版社:台灣商務印書館

【心得】

這是一本很有趣的書。雖然描寫的是駭客式的攻防戰,但大量簡化了專業的術語,改用生動的文字來敘述。

作者電腦犯罪學的教授,他曾參與許多電腦犯罪案的偵察。他所使用的最重要方法是:「景觀觀察法」。任何一部長期使用過的電腦,使用者都會在電腦硬碟上留下蛛絲馬跡,從而形成其個人的獨特習慣。就像是我們看某個人寫的文章會有其獨特的風格、或是某個人的居處會有特別的擺飾布置等。

如果想要觀察一個人的習慣,檔案讀取的「時間戳記」就會很好的線索。想像一下,小明打開了電腦,進入作業系統。他習慣先檢查E-mail,然後上購物網站去逛一逛。到    朋友的Blog上留了幾條評論,或是在網路上搜尋一些感興趣的主題、下載軟體或是爆笑影片。他重複這一類的動作,直到他登出系統、關機。
在上述的這些動作裡面,每一個行為都會被電腦忠實地記錄起來。登入作業系統,會有登入帳號&時間。收發E-mail,如果是Outlook或Outlook Express,當然信件會留在本機硬碟中;如果是Webmail,則網址一樣會被記錄下來。購物網站通常會在電腦裡留下cookies,以記錄使用者的登入帳號和消費習慣。造訪Blog,網路服務提供業者(ISP,如Hinet)、Blog的伺服器、和本地的瀏覽器,一樣會留下連結記錄和時間。搜尋關鍵字,如果啟用了IE裡的「自動完成」,一樣會被記錄下來。而所下載、儲存在硬碟上的資料,即使刪除了,一樣可以(透過undelete程式)找到部分或全部的檔案。如果有心觀察使用者的習慣,就可以把電腦中所有的紀錄按時間排序,累積夠多的資料以後,就可以觀察這個人的使用習慣、以及是否有兩個使用者使用同一部電腦。

覺得恐怖嗎?其實不需要。這些資料外洩的可能不大,除非遭到駭客入侵。而大部分的駭客,其實都是在找尋有趣的東西,所以如果電腦中沒有什麼商業機密、或國防安全文件,其實也不需要太擔心會被駭客盯上。同時,如果不是涉入民事或刑事案件,警察也不會如此大費周章地來做行為分析。
事實上,電腦裡面的這些記錄,特別是和網路相關的,都是為了方便使用者而設計的。例如:使用Outlook收發E-mail,裡面就記錄了每個E-mail的帳號及密碼。登入Gmail或Blogger,可以記憶帳號密碼、自動登入該服務。就連MSN messenger也是如此。微軟的 .NET passport可以記錄在硬碟裡面,好讓使用者可以一打開MSN就自動登入。如果這一台電腦只有一個使用者當然沒問題,但如果是別人坐在這一台電腦前呢?我只能說,大多數的電腦其實是不設防的。

以密碼為例,理想的密碼長度應該是八位數以上,不能選用有意義的英文單字、以及使用大小寫、數字或特殊符號等組合。而且,不能每個地方都使用相同的密碼、同時至少每半年需要更換一次。以上所能夠做到的越多,則密碼被破解的可能性越小。在破解密碼的時候,比較簡單的方式是「字典」,就是拿字典裡面的每一個字去嘗試,甚至連字母倒序的組合也可以在字典攻擊法之列。另外一種像是碰運氣,叫做「暴力破解法」,就是去嘗試每一種組合的可能,例如:先從一個字開始:a~z、A~Z、0~9等等,接下來是兩個字:aa~zz、AA~ZZ、00~99等,接下來是三個字...。所以理論上來說,如果不使用有意義的單字,就可以避免字典攻擊法;而密碼長度越長,則暴力破解越困難,相對來說也就越安全。

問題來了,誰會記得這麼麻煩的東西?假如我有三個E-mail、兩種IM(Instant Message,如MSN)、四個論壇、及一個Blog帳號,難道都要選擇不一樣的帳號及密碼?更何況,寫在紙上還是會有外洩的可能。Well, 我只能說,這和家裡要裝幾道鎖是一樣的。裝的防護措施越多,進門所費的時間越長,但相對也比較安全。因此,「便利性」和「安全性」如何達成平衡,就得要看使用者自己怎麼衡量了。

==========================================
Well, 扯遠了。作者還提到,電腦中的時間戳記雖然是最重要的線索,不過,它很容易被破壞。而會造成此一破壞的人,通常是懂電腦的警察。這也是作者一直向英國警方宣導的觀念。

資訊安全日益重要的今日,我們對於電腦犯罪的行為卻還來不及用法規加以明確化。駭客入侵、阻斷式攻擊(DoS)、電腦病毒、釣魚程式等等層出不窮。電腦的每一位使用者應該重視這些問題、學習如何判斷真偽,以減少損失;一如我們在自己的家中裝設防盜裝置、並且判斷來敲人的人是否有惡意一樣。

==========================================
Barrett, N. (2004/2005). 電腦犯罪檔案:揭開電腦駭客之驚人內幕 (陳建志, Trans.). 台北: 台灣商務印書館.

[Book] 決斷兩秒間

決斷兩秒間
書名:決斷兩秒間 (Blink: The power of thinking without thinking)
作者:Malcolm Gladwell
翻譯:閻紀宇
出版年:2005
出版社:時報文化

【心得】
書中描述的是一種直覺的判斷力。身處於資訊爆炸的時代,周圍的豐富資訊如排山倒海而來,往往掩沒了事件真實的面目。但是人們卻有一種不自覺的瞬間判斷(snap judgment)與快速認知(rapid cognition)的方式,作者稱之為「薄片擷取」(thin-slicing)。他認為,「生活當中壓力沈重的時刻,我們瞬間判斷與第一印像是幫助理解周遭更好的證據。」(p.31)

書中還提到許多有意思的事情,而第一個故事震撼人心:J. Paul Getty美術館想要收購一個西元前六世紀的希臘雕像。該時期出土的雕像大多數支離破碎,但這一座雕像卻出奇的完整。律師與科學家經過14個月的調查之後,美術館相信它是真品,並同意買下。但是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前館長Thomas Hoving只看了兩眼,浮現心頭的第一個感覺是:新穎(fresh)。美術館後來甚至到雅典開了一次研討會,而眾多專家則表明看到這座雕像時有「直覺的排斥感」。該雕像的真偽最後仍然無法定案,以致於後來美術館在該雕像的說明上寫著「約為西元前530年,或為當代贗品。」 作者想要強調的是,「電光火石間的瞬間判斷,能與耗時數月的理性分析在價值上等量齊觀。」(p. 34)為什麼能做到這樣?因為長時間累積下來的專業素養,足以在兩秒之間做出判斷。

又如另外一個故事是愛情實驗。請一對夫妻談話十五分鐘,錄影存證,然後標記每一秒鐘的情緒,分析其互動模式。John Gottman 透過這個實驗,發現他可以經由分析15分鐘的對話,判斷這對夫妻15年後是否依然廝守,準確度高達九成。他怎麼做到的?Gottman發現,其實不需要同時追蹤20種情緒,有四種情緒足可作為判斷的依據:防衛、抗拒、批判、輕蔑。到後來,他甚至可以坐在餐廳當中,就可以判斷隔壁桌的夫妻是否相處融洽。

直覺的判斷總是正確的?恐怕不盡然。深藏於潛意識中的刻板印象,是多數人沒有察覺到、或者不願意承認的。假使我們詢問美國人,願意公開承認自己有種族偏見的人大概不會太多。但透過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則可以一窺潛意識聯想的奧妙。例如:「邪惡」與「傷害」等字眼常與黑人聯想在一起,而「美好」則讓人聯想到白人。而有顯著相關的聯想詞彙(如「男性」與「職業」),其反應時間約比無相關的(如「男性」與「家庭」)約快了200~300毫秒。

而一個人的外貌也經常影響別人對她的印象,例如Warren Harding才幹平庸、卻因堂堂相貌、一表人才而當上美國總統。個子高的人所賺的錢也比較多:每高一吋,年薪增加798美元。我們到超市選購產品時,裝在圓盒的冰淇淋也會比裝在方盒的來得暢銷。為什麼會這樣?因為「當我們把某種食物放進嘴裡,並在一瞬間判斷它的滋味是否美好時,我們根據的訊息不僅來自味蕾與唾腺,同時也來自眼睛、記憶與想像力。」(p.188-189)

書中最讓我大呼不可思議的,是關於可樂的故事。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向來是商場上的宿敵,而可樂的愛好者多半各自有其忠誠的品牌。但如果要喝可樂的人判斷哪種比較好喝,則答案來自於對品牌的印象,而非舌頭的味覺。兩階段的實驗可以測試其正誤:實驗一,裝一杯可口可樂與一杯百事可樂,但不讓喝的人知道品牌,大多數人皆能判斷無誤。實驗二:三個杯子,其中兩杯相同,另一杯不同。這時候受試者所要做的不是指出哪一杯是百事可樂、哪一杯是可口可樂;而是挑出哪一杯與其他的不同。猜對的機率,與隨機猜測相差無幾。(當然,美食專家與專門的可樂研究者還是能夠區別兩者之間的細微差異的)

===============================
上面關於可樂的實驗,讓我聯想到國語裡的三聲變調。有些語音學家宣稱,「起碼」 vs. 「騎馬」、「粉廠」 vs. 「墳場」在感知上是有不同的,換言之,他們宣稱能夠分辨原調(citation form)與變調(tone sandhi)的不同。王士元與李功普曾做過一個實驗,讓16位母語者聽辨130組2+3及3+3的詞組,發現答對的機率約為一半,也就是接近亂猜(Wang & Li, 1967)。所以我猜想,那些宣稱能夠分辨的人,是否也受了書寫符號(漢字)的刻板印象所影響呢?

不過,我讀完這本書的心得是:這是一本很有趣的書,但卻無法教我們怎樣運用。例如作者說的thin-slicing,它既有正確的瞬間判斷、也有錯誤的刻板印象,那我們何時知道可以依靠潛意識呢?作者沒有提到這一點。讀完本書,我只能「知道」有這些現象,卻不知從何「訓練」起。或許因為潛意識的晦奧難測,以及我們對人類心智活動的理解還不夠全面,導致潛意識判斷的「亦正亦邪」。至於如何培養正確判斷的直覺,似乎需要再等作者寫另外一本書了...。 :p

===============================
延伸閱讀:

===============================
Bibliography:

  • Gladwell, M. (2005). 決斷兩秒間 (閻紀宇, Trans.). 台北: 時報文化.
  • Wang, S. Y., & Li, K. P. (1967). Tone 3 in Pekingese. Journal of Speech and Hearing Research, 10(3), 629-636.
===============================
【後記】

在寫完這一篇讀書札記之後,某天我正在觀看綜藝節目"我猜",忽然恍然大悟:"真的假不了"這個單元,其實就是典型的"thin-slicing"。三位參加者各有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請特別來賓判斷哪一個人是假的。以往我會把注意力放在參加者上,但現在我則觀察別人怎麼樣做選擇、判斷的依據為何,是參加者的外貌?言談?還是某些小動作?不過,就如書中所說,儘管我們都能解釋為什麼做出這些判斷,但很多時候真正的原因隱晦不明。

我們每天頻繁使用thin-slicing,不論是否自知。

2005-12-26

[Miscellaneous] Walking Tour

很有意思的Flash
教我們如何看待生死之道

Walk Tour

ps. 如有侵權請告知

2005-12-25

[Miscellaneous] 探望學長

今天是聖誕節,同時,也是探望學長的日子。

在博愛路搭了專車,前往林口的陵園。同車的還有一對年老的夫妻、兩位女士。其他人都有點年紀,所以我這個小伙子格外顯目吧?不過他們在車上談論著禽流感、輻射鋼筋,這類的話題我完全插不上嘴。原先我以為大家的心情都會很沈重,不喜歡多講話,沒想到兩位女士和司機大哥聊了一整路,高分貝的音量,讓我覺得有些刺耳。

到達陵園以後,說明來意,櫃臺的服務人員問我和往生者是什麼關係,我據實以告。她卻告訴我,不能打開來給我看。於是,我只好望著25公分見方的小小木板發呆。這就是死後所著的地方嗎?我這樣問著自己。上面有個編號,及往生者的姓名。對這裡的員工而言,這個塔位也不過就是個編號罷了吧。看看上下左右,學長似乎還沒有鄰居呢!應該讓多一些人來陪陪學長才對。隨後想到:這不是詛咒別人趕快住進來嗎?為自己幼稚的言語暗暗好笑。

我拿出去年沒能來得及告訴學長的那些話,隔著一層小木板門默唸給學長聽。我心裡想,生與死的意義在哪裡呢?這是一個從我高中起就無解的問題。學長平常在這個小小立方盒裡面,平常一定少有人來探望吧?雖然附近風景優美,同時寶塔也聚集了許多「同類」,不過,向來不喜言談的學長,恐怕還是孤身一人吧?

我頑皮地用指甲輕敲那扇小門,想問問有沒有人在家,而我知道,回答我的終是無盡的沈寂。我輕輕將額頭貼在門上,想要感受一下溫度。而額頭只傳來一陣冰涼。我不禁莞爾,怎麼能企望能傳來什麼樣的溫度呢?(要真有的話,肯定會被嚇死)

寶塔裡面不時有人走動,所以其實沒有我想像的肅靜。有家屬、管理人員、甚至來看塔位的。有人低聲啜泣、也有人笑言晏晏。Well, 多一點「人氣」也不賴吧?我心裡這樣想。大概也是因為這樣,所以我的心情沒有那麼沈重。彷彿是來探望一個老朋友,只是不熟悉的環境仍然讓我有些緊張罷了。

我將帶去的信,放在金爐裡燒掉,希望能上達天聽吧。也希望學長在另一個未知的世界,仍然過得好。

2005-12-21

[Miscellaneous] 悼之一

一年以前的今天,一凡學長走了。

知道這個消息時,我正在開計畫會議。所辦打電話給我,說是有緊急的事情找老師。我原先還擔心是不是老師的家人出了什麼意外,後來才知道這個噩耗。起先是不相信,接著是惋惜。學長因為會說五、六種語言,還曾經是一位學弟採訪的對象。雖然平常的言語不多,但我曾與他合作過兩次報告,覺得他是嚴謹而認真的人。不但有自己的想法,同時對自己的要求也頗高。他的離去,還曾在聯合報的社會新聞中佔了一小塊版面,新聞中說,他留遺言說達不到自己的要求,所以離去是一種解脫。

告別式的那天,我去了,同去的大多是所上的人。主持的人唸著一張張寫給學長的小卡,有些人哭了。我則控制著自己的淚腺,裝作堅強的樣子。那天下午,我到中研院去錄音。小乙看到我心情很不好,就問起緣由。我將早上強忍的哀傷全部傾洩而出,一個人在錄音室裡哭了半個小時。老實說,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而哭,只是覺得被一種哀傷的氣氛環繞。

在告別式的前一晚,我寫了一封長信,想要帶去告訴你。但在告別式那樣的場合裡,我又將它留在背包裡,不肯拿出來。也許,我是太ㄍㄧㄥ了吧。告別式之後,學長就馬上被送去火化,而我的信,也只能留在背包裡了。

也許是因為這樣的歉疚感,去年的時候就決定,今年要去探望學長。因此我記下了日期,並向學長的媽媽詢問前往陵園的交通方式。大凡人都愛生惡死,對於這樣的事情,恐怕許多人是避之唯恐不及。然而,我心中不免想:如果今天離開的換做是我,是否大家會對死去的我、也是這般迴避呢?

Jill學姐的文章,謬不敢當。我不過是仿效季札掛劍、履行去年的承諾罷了。
===========================================

去年寫的信,權當遙祭吧。沒能在滿週年的今天去看你.......


我呆望著電腦中你的一段小短片,心中百感交集。

我和學長你曾經合作過兩回報告,和所上其他人比起來,算是比較多的吧?一次是我研一時的華語文教材教法;另一次,則是我研二時的語用口頭報告。我所看的那一段短片,就是研一時我們合作報告Content-Based Instruction 所拍攝的,不知道你還記得嗎?

和學長的接觸其實談不上多,總覺得你是個很認真的人。合作CBI報告時,學長也沒反對初出茅廬的我所做的瘋狂提議,要拍一段短片以做為報告之用。兩人借了攝影器材,就在週末搗弄起來。而在商討翻譯時,學長脫口而出的西班牙文也嚇了我一跳,我可是上 Google 查了好久才弄清楚那句話的意思的……。

研二時合作Face threatening strategies 的報告,還記得那天學長你、學姐和我三人約好了要討論,而學姐和我都準備不周,只有你能侃侃而談,與我們分享你的見解。學姐是因為太忙,而我則是貪懶。我也因此而再次對學長認真的態度留下深刻的印象。

X    X   X   X   X

聽到你的消息,剛好是在我和老師開會的中途。所辦打電話給我,說是有緊急的事情要找老師,那時心中還想,該不會是老師的家人有什麼意外吧,但老師隨後帶回來的消息,竟是關於你的!起先是不信,但沒有人會拿這種事開玩笑,擺在眼前的事實,卻是由不得我了。

常人總會認為,讓白髮人送黑髮人,天下之悲莫過於此。又可能會認為,好死不如賴活著。但我卻以為,天下眾生,各有其命。非是相信宿命,而是認為每個人皆有選擇其所要之自由。或許,我們不瞭解學長心中的苦吧,沒辦法體會你選擇這條路的理由,但我想,你必然有你的堅持,一如你在學業上的堅持。又有人說,如果當初我們多關心學長一點,也許就不會發生這樣的事。但我心想,或許學長並不願這樣被關心呢,走一條孤獨的道路,不過就是不肯從俗吧。我心裡還挺能體會這感覺,原因無他,我自己也偶會如此罷了。

佛家云:「有漏皆苦」,但凡人間一切都是苦的,死亡,不過是這苦的解脫。如此說來,你竟是比我們這些還活在世上的人幸福得多了。不論死後有無另一世界,學長,盼你一路走好。

2005-12-10

[Phonetics] 「全球化」與「在地化」:從新經濟的角度看台灣的拼音問題

關於拼音之爭,這個議題大概已經不新鮮了。但台灣到底應該用漢語拼音?還是通用拼音?至今仍然爭論不休。

記得2003年4月時,曾到輔仁大學參加漢語拼音研討會。李壬癸就援引趙元任的《音位標音法的多能性》(Chao, 1934),說明任何羅馬化(romanization)的拼音符號,無所謂的「較接近」、或是標音「較正確」。

音位是歸納出來的,同樣的聲音本來就有不同分類的可能性。捲舌音(retroflex)的ㄓ、ㄔ、ㄕ在英文中本來就找不到對應,所以不管使用/zh/(漢語拼音)還是/jh/(通用拼音),一樣都只是符號而已。如果真要講究標音符號的準確性,那應該使用IPA。但IPA是設計給語音研究之用,雖然表音精確、但卻處理不便;同時,一個語言內的語音系統也不會這麼複雜,需要用到能夠標記全世界各種語言的IPA符號。如果不使用IPA,那麼,符號就只是標音的另一種形式罷了。《荀子》曾提出「名無固宜、名無固實」的概念,我想也同樣適用於拼音之爭。今天如果我們以/j/來代表[],那麼它就是一種規定,對於學習者來說,不需要去檢討拼音系統的好壞,所需的只是記住這個規定。

何萬順(2005)提到:如果使用通用拼音、與國際脫軌的轉換代價是很驚人的。而他同時也提到通用拼音的自我矛盾之處:一方面為了保持政治上的獨立性,所以強調通用與漢拼不同;另一方面則又強調通用與漢拼有85%相同、轉換容易。

以上兩項都是通用的「硬傷」。此外,最被語言學家批評的就是「通用」其實根本就不通用。「通用」的得名,來自它可以「通用」於國、閩、客三種語言。但如從語音學的角度來看,/b/在華語通用中是voiceless unaspirated stop,但在閩語通用是voiced unaspirated stop,而在客語通用又是voiceless unaspirated stop。同一個音位符號在系統內部即不一致,不免讓人覺得這是為「通」而「通」的作法(那就更別談通用還有甲式和乙式了)。

一直以來我們都給符號(拼音)太多的期望,期待符號能承載諸多訊息。主權獨立、政黨色彩、文化主體等議題都能與拼音掛勾。我想,還是應該回歸到實際面,接受國際上既定的事實。主權的獨立性與否,大可在許多其他方面表現,而不需要花費昂貴的社會成本、強調一種僅限於在這個小小島嶼上才能使用的拼音系統。漢拼固然有其缺點,但正如Qwerty鍵盤一樣,既定的事實無須去改變它。

=======================
Bibliography:

2005-12-05

[Computer] Top 10 Languages on the Internet

Top Ten Languages in the Internet
Top 10 Languages on the Internet
Language as % of
Total Internet Users
English
32.80%
Chinese
12.80%
Japanese
7.60%
Spanish
6.40%
German
6.10%
French
4.20%
Korean
3.60%
Italian
3.20%
Portuguese
2.40%
Dutch
1.60%

資料來源:Internet World Stats (2005)

2005-12-04

[Book] 草根媒體

草根媒體書名:草根媒體 (We the Media)
作者:Dan Gillmor
出版社:O'Reilly
網站:http://wethemedia.oreilly.com/ (提供線上閱讀)
中文版網站:http://blog.yam.com/wethemedia/


概要:   
作者是一個新聞從業人員,同時也是資深blog作家(blogger)。他從不同的角度探討了blog對於新聞媒體自由的貢獻,以及可能的限制與法律問題等。

心得:
Blog的威力,在於它出自於大眾。雖然品質不易控管,但是數量卻不容忽視。再者,Blog可以追蹤大小事件,一些主流媒體所忽略、封鎖、不想報導的事情,民眾一樣能夠過Blog來散佈消息,而這正是新聞自由的精神。
在美國攻打伊拉克其間,住在巴格達的網友透過blog,提供第一手的現場報導。韓國的OhMyNews新聞網站,可以雇用數量龐大的平民記者,提供形形色色的各式訊息。 雖然有人質疑數量與品質無法兼顧,但作為訊息接收端的民眾,將會是最後的裁判。

網路是一種新興的媒體,但卻以超過歷史上任何一種媒體發揮影響力的速度,正在改變這個世界。2005年的三合一選舉,瑋哥的部落格就是一個備受爭議的話題。 姑且不論到底是抹黑還是言論自由,都可以看見網路在選舉中逐漸發揮它的強勢威力。2004年的美國總統候選人Howard Dean 就以 Blog的形式,在網路上募到比對手George W. Bush更多的款項,Howard Dean的創舉,當然後來也被其他人仿效。

關鍵字廣告是另一種網路行銷的概念。2005年的三合一選舉,桃園縣長候選人朱立倫就買下了Google AdWords,讓網友在查詢選舉、國民黨、朱立倫、馬英九、胡志強、非常光碟等關鍵字的時候,旁邊都出現其競選網站的連結。相較於傳統網路橫幅廣告不到0.1%的點擊率,Google AdWords動輒5%以上的點擊、並按照點擊次數來收費,可說是最能命中目標群體的一種方法,因此廣告業主自然也樂得付錢。

==================
我在英文的Google裡面查了一下Chineselearn Chineselearning Chinese等幾個關鍵字,搜尋排行高居榜首的,當然是Zhongwen.comLearning Chinese Online等非營利性質的網站,以及Rosetta StonePimsluer等商業網站。而一旁的關鍵廣告,則是北京、上海等地的學中文資訊,沒有看見屬於台灣各華語中心的廣告。甚至連我在Google輸入learn Chinese Taiwan,出現的廣告仍是赴北京學中文的訊息。

看來,我們的華語中心,還沒有人意識到這種網路行銷的問題啊......

==================
延伸閱讀:
黃彥達:你必須正視的關鍵字廣告

==================
Gillmor, D. (2004/2005). 草根媒體 (陳建勳, Trans.). 台北: O'Reilly

2005-11-29

[Phonetics]中國古代的四聲

k75k7四聲的觀念大概始於南北朝。

《梁書》記載,沈約寫過《四聲譜》
梁武帝蕭衍問臣子周舍何謂是四聲,周舍答:「天子聖哲」 (剛好是平上去入,又能拍皇帝馬屁)
後來隋朝陸法言(A.D. 601)撰《切韻》,使用了「平、上、去、入」的名稱,遂流傳至今。

此外,其他人對於四聲的描述如下:
唐‧釋處忠元和韻譜明‧釋真空玉鑰匙歌訣
平聲哀而安平聲平道莫低昂
上聲厲而舉上聲高呼猛烈強
去聲清而遠去聲分明哀遠道
入聲直而促入聲短促急收藏

清‧顧炎武
江永
張成孫
王鳴盛
澤田總清源
輕遲長空如擊鐘鼓長言舌頭言之無抑揚
重疾短實如擊土木石短言舌腹言之抑揚
重疾短實如擊土木石重言急氣言之抑抑
重疾短實如擊土木石急言閉氣言之揚抑

============================
參考資料:
Wikipedia :四聲

2005-11-28

[CALL] Celebrating Language

e-Learning Awards 2005 從30多個國家、800個e-Learning計畫中
選出了 Top 100 的數位學習計畫
其中有一個網站是 Celebrating Language
利用Flash視訊和文字等
教14種不同的語言:中文、廣東話、泰文、德文、波蘭文、俄羅斯、西班牙...等等

以CALL而言,並不覺得它做得很精緻
(甚至中文的課程裡面有些錯誤)
但我覺得重要的是它背後隱含的精神:
英文不是世界上唯一的語言!

尊重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語言向為西方文化所提倡
該計畫能夠將此付諸於行動
是應該獲得更多的掌聲的!

2005-11-24

[Phonetics] .NSP 轉 .WAV 的 Praat Scrpt

一小段 Praat Script
可以將CSL的專屬格式.nsp轉成.wav
預設路徑是C:\temp
########################################
# Name: Convert .NSP to .WAV
# By: Pbice
# Date: 2005/11/23
########################################

directory$ = "C:\temp\"

Create Strings as file list... list 'directory$'/*.nsp
numberOfFiles = Get number of strings

for ifile to numberOfFiles
select Strings list
fileName$ = Get string... ifile
Read from file... 'directory$'/'fileName$'
fileName$ = fileName$ - ".nsp"
Write to WAV file... 'directory$'/'fileName$'.wav
Remove
endfor

select Strings list
Remove

2005-11-22

[CALL] Networked multimedia environments for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Design considerations for networked multimedia language learning environments
============================================
General capabilities of the WWW that have the potential to enhance language learning:
  1. the universal availability of authentic materials
  2. the communication capabilities through networking
  3. the multimedia capabilities
  4. nonlinear structure of the information
============================================
Chun, D. M., & Plass, J. L. (2000). Networked multimedia environments for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In M. Warschauer & R. Kern (Eds.), Networ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pp. 151-170).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honetics] 兒化

挺有趣的圖片,頗能生動描繪兒化特色
^_^

ps. 忘了從哪個網站偷來的了,如有侵權請告知

2005-11-20

[CALL]CALL Journals

電腦輔助語言教學(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CALL)的相關期刊,依字母及筆畫排序。

1. 英文:
2. 繁體中文
3. 簡體中文
  • 中小學電教
  • 中國電化教育
  • 外語電化教學
  • 教育技術研究
  • 現代教育技術
  • 現代遠距離教育
  • 開放教育研究
  • 資訊技術教育
  • 電化教育研究

2005-11-18

[Phonetics] 漢字轉拼音--雖小道亦可觀

將漢字轉拼音的技術
其實很多軟體都能夠做得到
並不是什麼太難的東西
例如 MS Word 裡面,就可以在[格式][亞洲配置方式][注音標示]
就可在文字的旁邊加上注音

=====================================
<方法一> 中文字碼

如果要在網頁上轉換
可以透過ASP或PHP來實現
網際智慧也在線上展示漢字轉成拼音的技術
ASP漢音轉拼音的原理
大概是將將所欲查詢的漢字,透過中文字的編碼來對應
不過這樣轉換是沒有調號的
顯然不符合我們的需求

=====================================
<方法二> 漢字讀音資料庫

還有別的方法可以將漢字轉換成漢語拼音
例如:海嘯工作室的軟件
又或者是鄭錦全老師開發的CCLang
以及鄧老師的Pintone

這些軟體的原理大概是:
先有一個資料庫記錄了所有漢字的拼音,然後將所要查詢的字送到裡面去比對
如果有多音字,則同時傳回好幾個值。

不過,這些軟體都有一個缺點 就是無法處理多音字
例如在CCLang裡轉換「不要」,會得到下面的結果:
bu2?bu4yao1?yao4
因為是單字的對應,因此基本上無法解決多音字的問題

=====================================
<方法三> 詞庫+統計

既然單一的字--音對應無法解決問題
那麼利用已經注音的詞庫呢?

因此,可以為每一個多音字先確定一個常用的字音
然後盡可能將包含多音字的非常用音的詞羅列在一個詞典中
在字-音轉換時,如果查到匹配的詞就根據詞典確定讀音
如果沒有查到,就採取缺省讀音
這樣的作法還是會有問題
因為無法解決詞典中的多音字,也就是OOV(Out Of Vocabulary)

中文常「因聲以別義」
也就是利用語音的不同來區辨不一樣的意思
因此也有人想到利用語義來處理多音字的消歧
如Lu(2002)利用知網 (HowNet) 來處理多音字
正確率約可達九成。

張子榮 & 初敏 (2002) 則建議,多音字/詞的重要性是不相等的
他們建議重點處理41個多音字和22個多音詞
因為這些多音字/詞,其累積頻率約95% ,亦即涵蓋了大部分的語料
而在多音字當中,通常會有最常用的「強勢音」
如果能針對這些來生成規則
則可以解決大部分多音字/詞的問題
其正確率約可提高一成,達到93%左右。

============================================
後記:
漢字轉注音,只是文--語轉換技術的其中一小部分
只是有感於自己能掌握的漢字轉注音的技術相當原始
方撰此文

真的要100%解決這個問題,還是相當不容易的

其道雖小,然誠有可觀者!

============================================
附錄:
目前市面上的拼音標注軟體 :
台灣:

Note: (華康和文鼎不是從漢字轉拼音,只是標注)

大陸:

==========================================
引用文獻:

2005-11-14

[Miscellaneous] Three ways to draw syntax tree

1. phpSyntaxTree

Note:必須把樹寫成橫式
[S [NP ta1][VP [S [NP [S [NP ta1] [VP you3 tou2]] [N tou2] ] [VP teng2] ] ] ]



2. Trees Player




3. Microsoft VISIO




其他的畫樹軟體:Linguist List

2005-11-10

[Computer] 啟動Word時不載入Dr.Eye工具列

1. 關閉 Office
2. 開啟機碼編輯器
3. 找到下面的機碼
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Office  Word\Addins\DreyeWdAddin.WordAddin.1
4. 雙擊右邊窗格裡的 LoadBehavior
5. 將 LoadBehavior 改成 0
6. 重新開啟 Word

From: Microsoft MVP 卓立民

2005-10-30

[Phonetics] 漢語拼音裡面的/o/

ffcc的文章 說她很訝異的發現,大陸老師將單韻母/o/唸成/wo/
而我今年暑假到北京時,也發現有相同的情形

很久以前我就和ffcc討論過「佛」ㄈㄛˊ的念法
到底應該是/fo/?還是/fuo/?
她主張前者,而我則擁護後者。

而在漢語拼音裡面,/o/韻母與聲母拼合時,都會有介音/u/。例如:
duo、tuo、nuo、luo、guo、kuo、huo、zhuo、chuo、shuo、ruo、zuo、cuo、suo

==========================
<問題一>
/o/與唇音拼合的時候,到底有沒有/u/?

我認為應該是有的
暑假到北京參加2005語音學講習班時
徐云揚 老師就主張標準中文(standard Chinese)「波」、「坡」、「摸」、「佛」的韻母是雙元音


Monophthong /o/ in Mandarin?
話是這樣說沒錯,但可有證據?
有!下圖是普通話和廣東話「波」的共振峰對比:


/po/ in Mandarin vs. Contonese在右圖(廣東話)我們可以清楚看到,共振峰非常穩定,只有一個單元音。而左圖(普通話)則可以看出一明顯的動程,由/u/(F1、F2較低)過渡到/o/。

因此,我們不能說,由/p/到/o/,中間必定會有/u/的過渡; 因為我們可以將/p/直接加上/o/,並不需要經過/u/。因此這並不是co-articulation。

因此,我們可以說,漢語拼音裡的/bo/其實應該是/buo/,只是兩套標音系統(漢語拼音和注音符號)都將它省略了。
==========================
<問題二>
標準中文裡面有單元音/o/嗎?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裡 ,有個「」字,注音是「ㄛ」
不過,我只能找到這個例子 ,算是孤例
其它的/o/都是和/u/或/i/拼合的
==========================
<問題三>
漢語拼音的/o/到底應該怎麼念?
我自己的看法是
如果從教學的角度
我想念成/wo/是比較容易學習的
但如果從語言學的角度
我想還是唸成/o/比較好

2005-10-26

[CALL] Podcast vs. elearning

自從 iPod紅起來以後
可以允許一般人在網路上發佈廣播的Podcast
也成為 elearning 亟欲嘗鮮的方法
所以網路上已經有一堆和 Podcast & elearning 相關的Blog文章:
Ponderance: Podcasting & eLearning
ottergroup.com: Podcasting for Learning
e-Learning Centre 甚至有一系列關於 Podcasting 和 E-Learning 相關的文章
以及Standfoed on iTunes 等等

日本已經開始用Podcast來學習英語
Firm offers language study based on 'podcasting'

因此,我開始期待有漢語學習的Pocast出現
沒想到,已經有了!
那就是 ChinesePod.com
因為它是個收費的網站
所以許多服務也做得異常精緻


還不太瞭解Podcast的話,可以參考Wikipedia上面的說明
以及有更多的Podcast in Education

==============================
延伸閱讀:

2005-10-22

[Miscellaneous] Top 10 Languages by Population

世界語言中,人口最多的前十名:
世界十大語言(L1)

加上第二語言後的總數:
世界十大語言(L1+L2)

Note:
1.以上數字只是估計值。
2.每個語言的調查年代並不一樣。

資料來源:
Gordon, Raymond G., Jr. (ed.), 2005. Ethnologue: Languages of the World, Fifteenth edition. Dallas, Tex.: SIL International. Online version: http://www.ethnologue.com/

2005-10-13

[Phonetics] The IPA of Mandarin

Consonant

voicing
aspiration
bilabial
labio-
dental
dental
alveolar
retroflex
alveolo-
palatal
velar
plosive
voiceless
unaspirated
p

t


k
aspirated



affricative
voiceless
unaspirated



ts

aspirated



tsʰ
tʂʰ
tɕʰ

fricative
voiceless


f

s
ʂ
ɕ
x
voiced





ʐ


nasal
voiced

m

n


ŋ
lateral
approximant
voiced



l





Vowel

2005-10-10

[Phonetics] Acoustic and perceptual evaluation of Mandarin tone productions before and after training

在實驗室中,能夠訓練新的語音的對比,是基於一種假設:人們的大腦仍有空間可以改變。

前人的研究發現:透過訓練聽力,會讓分辨語音對比的能力進步。
  • 訓練美國人聽三種不同的VOT
  • 訓練法國人分辨voiced & voiceless interdental fricative
  • 訓練日本人分辨英語的/r/和/l/
  • Wang et al. (1999)發現超音段層面的聲調,也有相同的情形。
Leather (1990)則是發現,發音進步了則聽力也會進步。

聽力感知有助於改善發音:
  • Rochet (1995)訓練中國人聽法文的不同VOT,的確發現訓練過NNS的VOT更像NS。(不過intervocalic沒有顯著差異)
  • Bradlow (1997, 1999)訓練日本人分辨/r/和/l/,的確發現發音會進步。(不過,以個別受試者而言,並不是感知進步大者發音就會進步大,兩者無必然關係)
===================================
受試者:
發音人是修過一、兩個學期中文課的美國大學生共16位,分兩組(Wang et al., 1999)。
擔任聽辨評審的是80位母語者。

語料:
80個單音節,每個聲調各20個。
80個當中,一半當做訓練語料(舊語料),另一半則不出現在訓練語料中(新語料)。

===================================
聽辨分析:

方法:
母語者紀錄屬於哪一個聲調,或是無法決定。

一、感知訓練的確有助於改善發音

實驗組:舊語料進步18%,新語料進步13%。

二、實驗組個別受試者的差異

前測正確率的個別差異非常大,後測的進步幅度也是。
進步的情形和是哪一個聲調無關。



三、個別聲調發音的正確率
由母語者來審聽:


聲調被誤發的情形,前測和後測比較:

tone 1進步16%、tone 2 進步21%、tone 3進步21%、tone 4進步11%。
總共平均進步18%。



===================================
聲學分析:


方法:

  • 4個母語者念和受試者相同的語料,以作為標準。
  • 做兩方面的歸一化:
    • 頻率歸一化:五度 (Liao, 1983)
    • 時間歸一化:找出全部當中最長的聲調,將其他聲調拉到和它一樣長。每個聲調分別做歸一化。
  • 數值計算:
    • 每個聲調取等分的五個點。
    • 調域 (區別 1∕2 、 1∕4)
    • 升或降的幅度(區別 2∕3)
    • 谷底或峰頂在聲調內出現的位置 (區別 2∕3)
分析結果:


討論:
  • 對每一個聲調而言,後測都比前測要接近標準。聲調高度和聲調曲拱皆然。同時,聲學分析的結果也與前面的聽辨結果一致。
  • Tone 1:在訓練前後都是「高」且「平」。表示本來就發得不錯,不過受過訓練後更加進步。
  • Tone 2:
    • 後測比前測下降的部分較短,也較平。
    • 後測上揚的部分在末尾達到最高,與母語者相同。
  • Tone 3:
    • 母語者tone 3的特徵:轉折點較低、且發生的位置時間較晚。
    • 訓練後tone 3的曲拱和NS比較像,但高度還是有差距。
  • Tone 4:
    • NNS的起點比NS要低,且坡度沒有那麼陡


    • 因為 tone 1是高平,NNS只須抓住單向的音高就可以正確發出。
    • tone 2和 tone 3因為形狀相似而容易搞混。L1和L2皆同。
    • 但實際上,tone 2的上升較早、終點也較高。同時 tone 2的谷底沒有 tone 3那麼低。
    • NNS的 tone 3上揚的時間較早,與NNS的 tone 2 近似。
    綜合來看,聲調的曲拱較容易改善,而聲調的高度則否。

    ===================================
    聲調混淆:


    • 與Wang et al. (1999)的結果相比較,Tone 2和 tone 3還是最容易混淆的一組,perception 和 production都一樣。
    • Perception 和 production的錯誤率排序大致相同。



    • Tone 2和tone 3容易混淆,但發音和感知的錯誤率並不一致。
    • 感知是tone 2容易被誤聽成tone 3;但發音卻是tone 3容易被誤發成 tone 2。 Tone 3和 tone4 也有相同的情形。
    • 不過,tone 3在訓練後雖然感知進步了,但發音卻還是沒有太大的改善。
    ===================================
    討論:


    • Flege (1997):說話能力的兩方面是會互相影響的,而且是感知「領導」發音。
    • Kuhl (2000):Perceptual experience can guide sensory-motor learning.
    • 針對L2元音和輔音的研究結果顯示:發音的正確度是受制於聽覺感知的正確率的。而本研究則支持了超音段也有相同的結果。
    • 在本實驗中,如果感知有大幅進步的聲調,則發音也會進步;但反過來說,感知進步最少的聲調,則發音也進步最少。
    • 然而,並非在感知學習中的每個方面都能夠應用到發音中。Flege(1999)指出,並非所有的NNS發音都有其感知的來源。L1語音系統裡缺少的,將會造成發音上的困難。
    • Tone 3雖然在感知上進步了,但發音卻沒有進步,這不是因為感知的學習不成功,而是 tone 3 本身就是比較新奇的聲音。Low dipping tone的本質就是對美國學習者較為陌生,因而造成發音上的困難。
    • 不過目前還不知道,如果有額外的感知或發音訓練,會不會造成tone 3的進步。
    • 建立新的聲調分類,是聽力訓練過後的結果。
    ===================================
    Bibliography:

    2005-10-06

    [Miscellaneous] 語音研究應用軟體

    以前上語音課的時候
    為了將語音分析的軟體介紹給同學
    曾經以email寫了個很簡單的list
    列出幾種語音分析軟體
    以及國內做TTS的線上成果展示

    沒想到
    後來居然被做成網頁

    今天讓我更驚訝的是
    居然有人引用這一頁當作「網路資源」
    真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看來,需要找個時間
    重新寫個簡介了... :p

    2005-10-05

    [Phonetics] Aspirated vs. Ejective

    在IPA符號裡,在右上角的 h 是 Aspirated 的符號。
    但還有另外一個符號是Ejective,以 ’(apostrophe)來表示。

    我看過使用IPA的人,將送氣音以上述兩種方法來標示。
    似乎有混淆的情形。 (註1)

    但查了一下IPA ,發現Aspirated 是屬於diachritics
    而Ejective則是 non-pulmonic consonant。

    這兩者到底有什麼差別?
    我寫email問了Janice Fon
    她給我的回答是:
    Aspiration is just an extra puff of air at the burst of stop.
    Ejective is an airstream mechnism created by moving up the larynx.

    Wikipedia的對asperated解釋則是:
    You should either feel a puff of air or see a flicker of the candle flame with top that you do not get with stop.

    ejective的解釋則是:
    Ejectives are voiceless consonants which are pronounced with simultaneous closure of the glottis. The glottis is raised while the forward articulation (a [k] in the case of [k’]) is held, raising air pressure in the mouth, so that when the [k] is released, there is a noticeable burst of air.


    Well,
    還挺不容易理解的....
    據說我們的課本第三章會討論這個問題
    期待ing...


    ====================================

    註1:
    Wikipedia在ejective一條當中特別註明:
    A reversed apostrophe represents aspiration, as in Armenian [p‘ t‘ k‘]; this usage is obsolete in the IPA.

    2005-10-03

    [Miscellaneous] 句子長短與歧義

    漢語當中,是有固定的句式可以產生歧義句的。例如: VP NP 的 NP(拜訪學校的老師),就可以分析成:
    [VP [NP 的 NP]] ([拜訪 [學校 的 老師]]) 或是
    [[VP NP 的] NP] ([[拜訪 學校 的] 老師])
    不過這樣的句式並不多,只能算是個特例。

    前兩天有個學妹Gahee來找我聊天,主要是想要測試「給」這個詞在句子中是否能夠同時擁有三種不同的歧義。她測試的句子是「媽媽,你到底給不給我穿衣服嘛?」

    我認為在這個句子裡無法同時呈現三種不同的歧義,但我隨口說道:「如果語境越明顯,則歧義的可能越小。所以如果要造成歧義,應該讓句子縮短些。」我心裡想的是,如果提供的線索越多,則越不可能造成歧義。因此為了「製造」歧義的句子,應該減少線索,提供模糊的可能。

    Gahee隔了一些時候來找我,說是她找到了這樣的句子,並且感謝我提供的思路。她的句子是:「你到底給不給我穿衣服?」這裡的「給」可以有給予、讓、幫忙三種語義。

    我心裡有點訝異,其實我沒想到我講的話居然可以解決她的問題。再說,我是搞語音的,也沒想過居然可以幫忙別人解決語法的問題。這........完全是一場意外....... :p

    2005-10-01

    [Phonetics] Illustration of the IPA: Standard Chinese







    From:
    Lee, W.-S., & Zee, E. (2003). Illustration of the IPA: Standard Chinese (Beijing).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ssociation, 33(1), 109-112.

    2005-09-25

    [TCSL][轉貼] 啥米台灣國語? 有錢,馬上給它開完

    台灣國語的爆笑威力讓人無法擋,但我不忍讓學生出糗,只好冒著「中內傷」的危險,暗暗笑在心頭…


    文/也仁


    「阿宏,你怎麼都不說國語呢?」「老師,他從來不講國語的,只會講台語,一直都是這樣!」當我發現阿宏這小孩,怎麼講話一直是台語頻道時,其他小朋友馬上為我作了如實的報導!按怎會啊呢?

    老師,已經沒路了又不是在開車!
    當年調回鄉下服務時,我發現小朋友全講台語,「幹XX」、「LP啦」是小男生的慣常用語;還有一個面貌清秀的小女生,當著我的面毫無矯飾的用了「目小」,來表示對同學看不到東西的不滿,讓我聽了瞪大了眼睛,當下決定淨化這些太鄉土的用語,所以我向小朋友宣告:「現在大家要開始練習講國語!」
    「老師,人家現在都嘛流行講台語,幹嘛還要講國語?」小朋友以此反駁,我也不甘示弱:「你們台語講得比國語好太多了,國語講不好,就該加強講國語,不對嗎?」或許他們默認了,所以,順著老師儘量多講國語!
    誰知孩子講國語時狀況百出,寫作文、日記都有典型的台灣國語味道,特別是吵架告狀,他們總說:「老師,那個那個啦……」「哪個哪個啦!請用國語慢慢講清楚!」如此才能讓他們多花一些時間思考,也可以把激昂的情緒冷卻下來!
    記得有一回,我請小朋友把桌下的東西放到置物櫃裡,他滿臉委屈:「老師,你看,沒『路』了!」我不得搖頭偷偷的笑了,教他用「沒空間」替代沒「路」,而且對他開個小玩笑:「我們又不開車進去,怎會沒路呢!」

    老師,我來到幫忙是啥米碗糕啊?
    接著放學時,阿強跑來報告:「老師,值日生沒把門『ㄍㄨㄞㄥ』起來!」是「關」起來,不是「ㄍㄨㄞㄥ」起來,台灣國語的爆笑威力讓人無法擋,但我不忍讓學生出糗,只好冒著「中內傷」的危險,暗暗笑在心頭!
    挪動桌子時,小朋友憑著有事弟子服其勞的精神,很熱心的助老師一臂之力時,又吐了幾句道地的台灣國語:「老師,我來『到』幫忙。」啥米?你講啥米?我忍著差點笑破的肚子,在孩子合力下完成搬動桌子任務後,又得上一課只要「幫忙」就好,不必「到」了!
    再來是那些故意或不小心口出穢言的壞習慣,我和小朋友達成協議,如果故意或不小心講了髒話,就得刷牙以示懲戒,因為嘴巴不乾淨嘛!

    順應孩子的表決,效果頗佳,不但小朋友罹患蛀牙的機率減少了,講話也清新、有禮貌多了,這遠比二十多年前推動講國語運動時,不小心冒出台語的重罰來得有人性多多,而我,當時就是受害者。
    記得當時老師還誇我,是班上國語講得字正腔圓的佼佼者,誰料有回和幾個同學在樹下玩耍,恰巧校長經過,我莫名的被叫到他跟前:「你怎麼說方言(台語)!走!跟我到校長室!」
    老師,給它開完了這是外星語嗎?
    天啊!我無法接受這樣的事實,我壓根兒想不透,自己何時轉換回台語頻道了,而且「好死不死」遇上校長,真是天大的冤枉哪!
    校長要我到辦公室拿來白粉筆,在走廊畫了一個大圓,要我跪在裡頭懺悔,以示對推動講國語運動不力的懲戒,這對當時所有在場的同學,頗有殺雞儆猴功效;可是老天有眼,在我才跪下的當兒,「叮~噹~噹~叮~」的悅耳上課鐘響,我馬上拔腿就跑,脫離那一生永難抹滅的「講方言」罪名。

    現在,班上小朋友講國語的人數雖然漸漸多了,但寫作文或日記的語詞應用,仍然很鄉土,在做「一……就……」的造句時,就有小朋友這麼造句:「我一有零用錢,就馬上給它開完了!」當我正惱著這是什麼外星語時,一會意過來,我又笑得差點岔了氣!

    小時候我們常打小報告:「老師,XXX給我打!」老師總是這樣回應:「XXX給你打,你還打報告啊!」現在小朋友更厲害了,有零用錢就馬上給它「開」完了。看得出來是什麼意思嗎?別像我一樣又笑彎了腰喔!

    【2005-06-23/聯合報/E6版/繽紛】

    2005-09-24

    [Phonetics] 第二語言漢語聲調習得書目

    • Bar-Lev, Z. (1991). Two innovations for teaching tones. Journal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Association, 26(3), 1-24.
    • Chen, G. T. (1974). The pitch range of English and Chinese speakers.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2), 159-171.
    • Chen, G. T. (1975). Tone pair. Journal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Association, 10(1), 25-27.
    • Chen, Q. H. (1997). Toward a sequential approach for tonal error analysis. Journal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Association, 32(1), 21-39.
    • Chen, S. (1973). The third tone and see-saw pairs. Journal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Association, 8(3), 145-149.
    • DeFrancis, J. (1986). Graphic representation of Chinese tones. Journal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Association, 21(2), 27-42.
    • Gui, M. C. (2000). Problems in Mandarin Tone Acquisition by American Students: The interference of American English intonation pattern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國際漢語教學學術研討會, 武漢.
    • Ioup, G., & Tansomboon, A. (1987). The acquisition of tone: A maturational perspective. In G. Ioup & S. Weinberger (Eds.), Interlanguage Phonology: The acquisition of a second language sound system (pp. 333-349): Newbury House.
    • Jongman, A., Wang, Y., Moore, C. B., & Sereno, J. A. (2005). Perception and production of Mandarin Chinese tones. In P. Li, E. Bates, L. H. Tan & O. J. L. Tzeng (Eds.), Handbook of East Asian Psycholinguistics (Vol. 1 Chines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DF]
    • Miracle, W. C. (1989). Tone Production of American students of Chinese-- A preliminary acoustic study. Journal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Association, 24(3), 49-65.
    • Shen, X. N. (1989). Toward a register approach in teaching Mandarin tones. Journal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Association, 24(3), 27-48.
    • Tsung, C. (1987). Half-third first: in the nature of the third tone. Journal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Association, 22(1), 87-101.
    • Wang, Y., Jongman, A., & Sereno, J. A. (2003). Acoustic and perceptual evaluation of Mandarin tone productions before and after perceptual training. 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113(2), 1033-1043. [PDF]
    • Wang, Y., Jongman, A., & Sereno, J. A. (2005). Seconde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Processing of Mandarin Tone. In P. Li, E. Bates, L. H. Tan & O. J. L. Tzeng (Eds.), Handbook of East Asian Psycholinguistics (Vol. 1 Chines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DF]
    • Wang, Y., Spence, M. M., Jongman, A., & Sereno, J. A. (1999). Training American listeners to perceive Mandarin tones. Journal of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106(6), 3649-3658. [PDF]
    • White, C. (1981). Tonal pronunciation errors and interference from English intonation. Journal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Association, 16(2), 27-56.
    • Woo, W. (1976). A musical approach to tone teaching in Mandarin. Journal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Association, 11(2), 96-102.
    • 王韞佳. (1995). 也談美國人學習漢語聲調. 語言教學與研究(3).
    • 王韞佳. (1996). 陽平的協同發音與外國人學習陽平. Paper presented at the 第五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
    • 朱川. (1997). 外國學生漢語語音學習對策. 北京: 語文出版社.
    • 余藹芹. (1988). 聲調教學的商榷. Paper presented at the 第一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
    • 李明. (1988). 對外漢語教學中難音辨析. Paper presented at the 第一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
    • 李東輝. (1997). 美國大學生華語聲調習得順序初探. Paper presented at the 第五屆世界華語文教學研討會.
    • 沈曉楠. (1989). 關於美國人學習漢語聲調. 世界漢語教學(3), 51-54.
    • 桂明超, & 楊吉春. (2000). 美國英語語調對美國學生學習漢語普通話聲調的干擾. 世界漢語教學(1).
    • 桂明超, & 楊吉春. (2003). 再論美國英語語調對美國學生學習漢語普通話聲調的干擾. 雲南師範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1).
    • 馬燕華. (2000). 初級漢語水平留學生的第三聲聽辨分析. 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6), 110-116.
    • 高明明. (1995). 美國學生說漢語輕重音詞組的語音特點淺析. In 第四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 (pp. 173-176). 北京: 北京語言學院.
    • 曾金金. (1999). 東南亞學生華語聲調聽辨分析. Paper presented at the 第二屆東南亞華文教學研討會.
    • 趙金銘 (Ed.). (1997). 語音研究與對外漢語教學. 北京: 北京語言文化大學.
    • 劉藝. (1998). 日韓學生的漢語聲調分析. 世界漢語教學(1), 94-99.
    • 錢玉蓮. (2004). 留學生漢語聲調習得之實驗研究. Paper presented at the 第七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

    2005-09-12

    [Beijing] [Phonetics] 北京札記-14 從聽力訓練聲調

    在「北京札記-07中介語與聲調訓練」中,我曾提到可以利用訓練聽覺感知的方式,來增加學生分辨聲調的能力。最近去找了這篇論文來看,覺得很有意思。根據一堆人的實驗(因為這不是寫論文,所以我也就不寫出處了,有興趣的人自己找來看吧~)發現,訓練L2學習者的聽力,除了能夠增加分辨語音的能力外(比如:訓練日本人分辨/r/和/l/,當然可以增進分辨/r/和/l/的能力),還有其他的「副作用」:

    · 從一語音類別的訓練可以遷移到另一語音類別 e.g.從唇音到齒齦音
    · 訓練的成果可以擴展到新的詞彙及語者(原先不在訓練中的)
    · 對比訓練的成果具有持久性
    · 不需要額外的訓練,聽覺感知訓練出來的對比可以遷移(transfer)到發音上


    傑克,這真是太神奇了!也就是說,如果我們今天訓練美國學生的聽力,他們的發音也會隨之進步!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Wang et al. (1999)訓練美國學生分辨中文單音節的聲調,其結果如下:


    左邊為實驗組,右邊為對照組。對照組在四次測驗中僅表現微幅的進步,但實驗組經過訓練後有明顯的進步,進步幅度21%,達到近九成的正確率。

    這樣的訓練結果是否可以類推?(因為考試的音節是從訓練的音節當中選出來的,那麼是否可以應用到其他的音節上呢?)
    答案是肯定的!(可以參照上圖,Gen1是類推到其他音節,Gen2是類推到其他發音人),兩者都差不多維持了原來的進步幅度。

    這是前測與後測中,各聲調正確的比率:

    前測與後測中,聲調配對混淆的百分比:
    上圖可以看出,接受訓練前的學生對二聲和三聲完全分不出來,但接受訓練後則降為三成左右。
    由左至右依前測的困難度排序,也是訓練時的順序(由易至難)。值得注意的是,1+4 是最難進步的。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問題又來了,這樣的進步僅是短期記憶,還是可以內化為長期記憶呢?

    於是在六個月後又做了一次持久性測驗: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說了這麼多,訓練的方法到底是什麼呢?相信大家跟我一樣好奇。

    · 實驗目的:訓練美國人感知不同語者的不同聲調(單音節)。
    · 訓練材料:400個單音節、不同聲韻組合。每種聲調各100個。
    · 前測:100個隨機的單音節。不給正確或錯誤的回饋。
    · 訓練課程:
    ○ 8次訓練、每次40分鐘。
    ○ 聲調成對出現。
    ○ 順序則按前測成績中最容易到最難排列。
    ○ 讓受訓者做強迫選擇的二分法。

    · 訓練內容:
    Talker: bei 3.
    (Trainee's response.)
    Neutral English voice: That was Tone 3.
    Talker's repetition: bei 3.
    Neutral English voice: Tone 4 is:
    Talker: bei 4.



    這種訓練完全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嘛~ ╮〞_〝╭
    只是我們一般在課堂上很少有這麼長的時間來訓練學生的聲調就是了。

    不過,這樣的聲調訓練方式,看起來特別適合用電腦來教學呢~ 因為:
    1.僅只是單向的語音輸入,簡單的播放技術就能做得到;
    2.電腦可以讓學習者 any time、 any where接受訓練;
    3.電腦可以隨機排序、重複訓練。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我不得不再說一次:傑克,這真是太神奇了!

    但是這似乎也是有道理的。有學者認為,L2語音的習得就是幫助學習者建立一個新的語音分類。而透過實驗證明,密集的感知分辨訓練對segmental、suprasegmental的語音都是有幫助的。再者,這也證明了L2學習者是有能力可以建立一套有別於L1的音位系統的。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相關文獻>

    A.語言對比:
    對於中文母語者來說,聽者較注意聲調曲拱(contour),而非聲調高度(height)。但美國人感知中文聲調時則相反,較注意聲調高度,而不像中文母語者那般把注意力放在聲調曲拱上。

    B.中介語音:
    · 英語母語者會將一聲聽成重音(stress),將三聲聽成非重音(White, 1981)。
    · 中文的一聲和四聲較難習得:可能是因為一、四聲比二、三聲在韻律上更不明顯(unmarked),對L1來說較無抵觸之處(Shen, 1989)。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後記>
    利用同樣的感知分辨訓練,對於發音的效果如何呢?Wang et al.(2003)的結果是平均進步18%。



    不過這一篇我還沒讀過,有機會再向大家報告囉~


    參考文獻:
    Wang, Y., Jongman, A., & Sereno, J. A. (2003). Acoustic and perceptual evaluation of mandarin tone productions before and after perceptual training. 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113(2), 1033-1043.
    Wang, Y., Spence, M. M., Jongman, A., & Sereno, J. A. (1999). Training american listeners to perceive mandarin tones. Journal of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106(6), 3649-3658.

    2005-09-10

    [Beijing] [Phonetics] 北京札記-13 兒化

    2005年8月4日

    北京話的兒化是非常奇怪、而且非常特別的語音特徵。

    首先,是它的來源。兒化的來源至今無法弄清,沒有統一的結論。

    其次,是它使用的時機。北京人的兒化基本上沒有規則可言,只能說是一種習慣。以「門」字為例,如果是家中的「門」,基本上必須兒化「門ㄦ」(註1);但要是地名「前門」、「西直門」則不能兒化。要是說成「前門ㄦ」,那可是褲子前面拉鍊的那個前門,是要鬧笑話的。

    有一回,我說了一句話:「我在首師大那邊上課ㄦ...」范老師當場就告訴我,「上課」一般不能兒化。好吧,這似乎也沒什麼道理可說,要真說「理據」,只能說:大多數的北京人不這樣說。有時我兒化加得太多了,還被別人要求別再學北京人說話了。

    關於我所犯的那個錯誤,范老師給我的建議是:「除非確定必須兒化,不然還是不要兒化的好。」
    ===============================================
    兒化韻到底有沒有辨義的作用?
    Li (1998)認為,兒化幾乎沒有辨義的作用,給人的感覺也比較偏向口語,在台灣地區已經消失。因為兒化韻會刪略韻母的韻尾,如把牌兒/pair/和盤兒/panr/都讀成同一個音:[par],反造成混淆。故而大陸地區的播音員,凡是在播報新聞時,也通常不加兒化韻,以示莊重(註2)。

    然而,北京人說兒化是具有辨義作用的,例如:
    頭(脖子以上的部位) vs. 頭ㄦ(領導者)
    有門ㄦ(有辦法) vs. 有門 (There is a door ←用英文講好像更簡單些 )

    不過這樣的這樣的例子畢竟屬於少數,如果加上語境的消歧,兒化與否不會造成辨義上的困難。

    ===============================================
    語法書上說,兒化有細小、喜愛、親暱等意思。例如:心肝ㄦ、老伴ㄦ。
    兒化也表活潑、俏皮,例如以下的童謠:

    小小子ㄦ,做門墩ㄦ,哭著喊著要媳婦ㄦ,要媳婦ㄦ幹嘛?點燈說話ㄦ,吹燈作伴ㄦ,到明兒早晨殊小辮ㄦ。

    不過,兒化也有負面含意的詞語:光棍ㄦ、小偷ㄦ、窯姐ㄦ。
    《八百詞》說:「帶兒的形式比不帶兒的形式顯得輕鬆些、親切些。」
    (彭宗平, 2004)

    ===============================================

    這次來北京,發現了一些從前想不到的兒化。例如:「不在乎ㄦ」。「在乎」在這裡是輕聲詞,輕聲詞居然可以兒化?又如「一個」可以說成「一個ㄦ」。

    此外,一位在ACC任教的路老師提到,她看台灣連續劇時發現,「哥們」台灣發成「哥ㄦ們」,而大陸卻是說「哥們ㄦ」。「們」是一個表複數的虛詞,虛詞也可以兒化?

    ===============================================

    對於不同詞彙的兒化程度也不同。有些很重,但有些幾乎聽不到。但我請那個人再說一次時,她還是發了相同的音。顯然,在她心裡,如此程度的捲舌,已經達到兒化的目的了。

    附件「01兒化」是FM的兒化音,可以很明顯的聽到屬於兒化的聲音。但是附件「02空兒」卻聽不太出來有屬於兒化的部分,僅將前元音鼻化便算了事。







    兒化在共振峰上的具體表現為F3大幅下降。如下圖(空兒),的確沒有看到F3的下降。
    這種明明是該念兒化的詞,但卻聽不太出來兒化的是怎麼回事兒?彭宗平( 2004) 提到這屬於一種「半兒化」,『「胡同ㄦ」,「同」的讀音輕且短,鼻音韻尾幾乎沒有了...總是不到位。』(案:應賅是鼻化了)

    ===============================================
    兒化複雜的還不只這樣,有時候還會造成前一音節的聲調變化。如以下的例子(這是北京人念的,我沒查過《現漢》,不知標準讀音為何):

    好好(hao1)ㄦ
    刀把(ba4)ㄦ
    照片(pian1)ㄦ
    胡同(tong0)ㄦ
    胡琴(qin0)ㄦ
    一會(hui4)ㄦ


    再者,同樣是北方官話,山東來的殷老師就說,山東話裡,「襯衫」必須兒化「襯衫ㄦ」,但他老婆(北京人)就說北京人一般不兒化,叫「襯衫」。

    ===============================================

    面對這麼混亂的兒化,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有沒有具體的規範?據我所知是,沒有!普通話水平測試(PSC)中,有必讀輕聲詞的詞表,但卻沒有「必讀兒化」的詞表(只有建議詞表)。

    ===============================================

    這下,我完全弄不懂北京的兒化了....越來越糊塗了 @_@?

    ===============================================

    註1:這裡我沒有寫成「門兒」,遵循的是趙元任在《中國話的語法》中的寫法。強調它是一個後綴成分,而非一個完整的音節。

    註2:據我的觀察,電視台主播大多數沒有兒化,而廣播節目的新聞主播,則會有些詞彙加上兒化。


    引用文獻:
    Li, W. C. (1998). Fickle Tongues: How Standard Chinese Pronunciation is Changing
    彭宗平. (2004). 北京話兒化詞研究. Unpublished 博士論文, 北京語言大學, 北京.

    2005-09-03

    [Beijing] 北京札記-12 租界

    2005年7月30日

    天津因是對外通商的口岸,這裡部分的土地曾租界給英、德等國。我詢問了天津女孩兒Yuan,她說在她從前所念的大學附近,就有許多洋房,建議我來看看。

    打了車到天津外國語學院,一進門我就喜歡上這裡的禮堂。雖不如Horry Potter裡面的Hogwarts學院那般雄偉,但灰色的外牆仿石灰石而建,橘色的屋頂則是半圓拱形,屋頂至地面的排水管也訪仿歐式建築,放在屋子的外面。我繞到後方一看,居然還有半圓形球體的屋頂,有點兒混合了俄羅斯風味的感覺。

    學校里的路名也很有意思,都是取了外文名字,加上了中文翻譯。例如:愛麗舍路(La rue Elysée)、萊茵路(Rhein Strasse)、櫻花路(桜通り)等等。有這些外文路名,當然也少不了中國的啦~於是還有長江路(Changjiang Road)、長城路(Great Wall Road)等。

    學校裡的建築雖然新舊不一,但是風格還挺統一。我沒到過歐洲,對歐式建築也不瞭解,但看這些有點兒歷史的建築,和外牆上的藤蔓,我想,這是一所讓人不小心就會愛上的學校。

    ============================
    逛完了校園,我信步往北而去。這條路上的建築,處處透著雅趣。就連門牌,都是黃銅所製。學校往北不遠是河西區人民法院,他們的分離式冷氣,居然放在一個花盆型的鐵籃子裡!見了這麼肚大口小的的可愛鐵籃子,我不由得會心一笑。

    馬路對面的洋房,造型各異。有的像北歐式的建築,屋頂是三角形的尖頂。更有意思的是,還有個閣樓的小窗。想來是當年建造此屋的主人,在這裡複製了一幢家鄉的房子。有的建築雖然是三、四戶人家,但卻是有著對稱的平坦屋頂。要說是大戶人家,似乎有點兒奇怪(因為沒有很大的正門)。說不定原來是一群好友比鄰而居、合力興建的呢?

    馬路轉角處有棟三層洋房,圍牆外還貼有告示,說原先是一位大腕兒(註一)的洋房,後來轉賣國民政府,主要用來招待高官政要。這座洋房造型奇特,外觀有點像一艘戰艦。我仔細一看,可不是嗎,二樓的虎眼窗,就像是船艦兩側的觀景窗,三樓較二樓後退,就像是船艦的甲板。據告示牌上說,原先裡面還有假山、流水,是一棟精緻的別墅。不過現在這裡已經變成政府機關了,估計是不讓人參觀的。

    我走在這條別有雅趣的馬場道上,覺得這裡特別適合開咖啡館。但我尋覓良久,不知道這裡的人是見多了洋房,絲毫不覺它們的可愛之處呢,還是這兒不時興喝咖啡,我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家茶館。不過這裡全都是綠茶,咖啡則只有很普通的一種。我坐在小小的包廂裡,望著窗外的人來人往,品著淡淡的咖啡香,寫這篇文章。裡頭的布置還挺雅致,居然還可以上網。我在這裡消磨了中午的時光,待得驕陽沒那麼囂張了,才悠閒地繼續下午的行程。

    ============================
    後記:
    可惜的是,天津政府雖然努力保存古蹟建築(當然寺廟除外),但一般天津人對於天津的歷史似乎不怎麼熟悉。我問了兩個天津人關於五大道究竟是哪國的租界,但他們都搖頭以對。我想,我們所該保存的歷史,應該不僅止於古蹟建築本身,歷史的事蹟、故事,也不應讓它們淹沒在歲月的長河中。

    註一:告示牌上是有名有姓的,只可惜我忘記了。「大腕兒」是北京話,指的是有權有錢之流的重要人物。

    我沒帶相機,只能偷幾張網路上的照片兒:

    [Beijing] 北京札記-11 天后宮

    2005年7月29日
    下午 04:06

    在台灣見慣了大小廟宇,聽說天津有座天后宮,打了車便直驅這兒來見識見識。

    到了門口,管門的人說得要買票才能進去,我瞄見旁邊的告示牌,上面寫軍人、老人殘障和台灣同胞憑證進入。這還是我頭一回在大陸因為台胞的身份而受禮遇。大陸老說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但住宿、門票、甚至學費,都另有收費標準,不與一般大陸人等同。這次的遭遇很是讓我吃了一驚。

    如果將一座廟宇,抽去了宗教的成分,會變成怎麼樣?這意味著沒有香煙裊裊、沒有信徒跪拜、沒有絡繹不絕的遊客。我走在冷清的天后宮,有點兒不能適應。

    天津的天后宮是元朝延祐年間(1314)奉飭所建,這裡也是第一座奉飭所建的媽祖廟。廟中前殿、主殿、後墊的整體地基要高出旁邊偏殿、廂房一級,主要就是彰顯皇命的特殊。當年的南北疏通的漕運,就是從這裡進入內地。初時海運風險甚大,北運的南糧平均要損失三分之一,能順利運抵的,只有三分之二。為保海上平安,故而飭建此一廟宇。

    但我今日所見的廟中器物,多數重修於1985年,估計毀於文化大革命(1967-1977)的浩劫中了。匾額、廊柱、曲拱,都是重新漆過。匾上的金字錚亮,一點兒也看不出歲月的痕跡。在台灣所見的廟宇,神像多為木造,而且不能輕易靠近,除了保護神像之外,想來也有彰顯神威之意。但我在這廟見到的神像,除了主神媽祖,大概都是玻璃纖維所製。將神像造得這般高大,不知道是不是和南人喜小巧精緻、北人好粗獷大氣有關?神像大則大矣,形象也栩栩如生,但卻全失了「神味」。流連其中,有如參觀蠟像館般,已全無寺廟的感覺。

    我仔細觀察了正殿中的天井、橫樑,覺得不如台灣眾多廟宇的雕樑畫棟那般精美。不知道是重修時的經費問題,還是這就是原貌?猛一抬頭瞥見匾額,寫著熟悉的「台灣北港朝天宮」,我猜此廟對台灣人的禮遇,大概由此而來。

    正殿僅開大門一扇,竟無偏門。以往在台灣時參訪廟宇,曾聽寺中老人說過,正門僅供神明進出(因為寺廟等於是神明的「家」),一般人僅能行走偏門。我對沒有偏門這件事感到好奇,因而詢問了正殿裡的寺廟人員,但他搖頭不知。說是這裡是「民俗博物館」,並非「寺廟」。這一番話說得我啞口無言。媽祖的功績是安境保民,但在這裡,只有空蕩的迴廊,稀疏的遊客,以及重修廟宇的工人。不知道媽祖天上有靈,是否會感嘆神威不彰?不過有趣的是,任何寺廟都不缺的香油箱,這兒也有;眾多寺廟都有的光明燈座,這兒也不缺。這下我有點犯糊塗,民俗博物館是為了保護文物、傳承民俗文化;但這個「博物館」,顯然兼具了多重功能。



    在這裡流連了大半天,心裡頭有點兒失落。在台灣時也並不特別篤信神佛,但是我認為,宗教是民間維持平和的一種堅定力量。不論是佛教的因果輪迴、道教的升仙成佛,或是基督的天堂與地獄,在在都是教導人為善去惡。抽離了宗教這個成分,我不知道這兒的「廣大的勞動群眾」該用什麼樣的信念讓自己支持下去。或許,華夏的子孫,向來就是樂觀而知命的;而宗教,只是眾多慰藉心靈的一種方式吧~

    [Beijing] 北京札記-10 天津

    2005年7月29日
    上午 12:08

    在一個天津同學賈媛的帶領之下,我有恃無恐地來到了這座城市。見慣了北京的高樓大廈,粗略看去低矮的建築,似乎更符合我對中國大陸的刻板印象。

    ================================================
    天津建城於明永樂2年(1404),早期稱「大直沽」,至今正好有六百年歷史。自元朝建都大都(北京)開始,北方所需,「無不仰給於江南」,所以通過河漕、海漕的方式,將糧食輸送到北方。而天津,就是海漕的終點、河漕的轉運站,也造就了當時的繁榮。「糧艘船舶,魚貫而進,殆無虛日。」

    這個城市,歷經了清朝時「西學為體、中學為用」的洋務運動。天津有中國第一個陸軍官校--天津武備學堂,此外還有海軍官校--北洋水師學堂、兵工廠--天津機械局等。曾培養出大總統曹錕、馮國璋、黎元洪、總理段祺瑞、軍閥吳佩孚等人。同時,翻譯家嚴復曾於北洋水師學堂任教長達20年,影響深遠的《天演論》,就是居住於天津期間翻譯出來的。

    洋務運動雖然最終宣告失敗,但是它代表著當時的清朝終於開始覺醒,警覺時代的巨輪已經到了不得不變、不可不變的地步了。天津,有幸見證了中國人覺醒之後所做的努力。我想,天津人應賅為此感到驕傲的。

    ================================================
    說完了天津的歷史,說說天津的現貌吧。我在街上幾回見到天津的女孩、歐巴桑會戴遮陽帽。但在台灣帶遮陽帽是帽沿與人臉成九十度,但這兒的人戴遮陽帽卻是緊貼著臉。猛一看去,只見一頂帽子長在脖子之上,完全看不見臉蛋。我一度懷疑他們看不到路,但後來發覺那是半透明的深色塑膠,估計除了防曬、擋灰塵外,還可以當太陽眼鏡用吧~ ^_^

    天津的紅綠燈也很有意思。它並不是三個圓形的燈號,而是一個長方形。如果綠燈,就會由全滿而逐漸減少,換成紅燈也是如此。既沒有直接顯示剩餘秒數那般讓人緊張,但也不是讓用路人對還需等待的時間全然無知。這和和台北的步行小綠人,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吧~

    但說起天津的百貨商場,那可是毫不遜色(當然,價格上也毫不遜色)。濱江道和和平路的寬敞人行步道、兩旁林立的商場百貨,有時會讓人錯覺置身於王府井(北京的西門町)。我在天津的華納威秀和天津女孩兒Yuan看了場電影。散戲之後,她問我:「怎麼樣,現在中國比較進步了吧?」我答:「不是『比較』,是『已經』進步了。」

    ================================================

    參考文獻:
    • 郭長久 Ed. (2000). 追尋大直沽。天津:百花文藝。

    2005-09-02

    [Beijing] 北京札記-09 胡同

    2005年7月28日
    下午 11:21


    <詞義 & 詞源>
    「胡同」在北京話裡指的是小巷子,這是眾所周知的。即使沒來過北京,我想大家也都知道這一點。
    「胡同」一詞是從蒙古話中借過來的,是「水井」的意思,這也是讀過語言學的人都知道的,不必我多說。


    <詞音>
    然而,「胡同」一詞應該怎麼念呢?北京人絕對不念「ㄏㄨˊ ㄊㄨㄥˊ」。我手邊剛好有北京人所念的聲音,可以給大家聽一下。



    兒化與不兒化兩種似乎都可以。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歷史>
    來自南京的同學,前幾天給了我一張報紙,裡頭介紹了一條胡同,叫做「東總布胡同」。
    南京同學為什麼特地把那張報紙留給我呢?不為別的,那條胡同就是我在北京住處的門前那條。

    這條胡同有人封它為「北京第一胡同」。為什麼呢?這裡是1913年,當時的財政部長捐錢修建的,也是北京城的第一條馬路。我走在這條幾米寬的小路上,只感覺附近建築的殘破。許多建築物都上了年歲,估計住的人也無力裝修。據說這條胡同曾經住過許多名人,曾任北大校長、著名人口學家馬寅初舊宅仍在。梁思成、林徽音夫婦、哈佛的漢學家費正清、畫家董希文、作家蕭乾等人,都曾居住於此。



    這裡也是清末八國聯軍(1900)的導火線:

    1900年6月20日,德國公使克林德在西總布胡同西口,不服清軍巡邏盤查並開槍挑釁,被清軍巡邏兵領隊恩海擊斃,由此成為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的導火索。

    以上內容來自 <http://www.china.org.cn/chinese/feature/437198.htm>



    民初時,五四運動的學生就是擠到這裡,將將居住於此的曹汝霖宅院放火給燒了,史稱「火燒趙家樓」,並由此拉開了五四運動的序幕。該建築已經燒得精光,現在原址蓋了個趙家樓飯店,當年的宅院,已然點滴無存了。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社科院>
    據說這附近清朝時是「貢院」,也就是全國考生進京趕考的居所。貢院的面積很大,基本上四面緊鄰馬路的這一大片全是貢院所在地,沿著周圍走一圈,估計得要半個小時以上。曾經問過社科院的同學,似乎院裡頭還保存了一點舊物,但經過文化大革命的浩劫,想來也所存無多了。

    我不禁想起余秋雨所寫的〈十萬進士〉,想到近千年科考所挑選出來的無數人才、大小官吏,對照著現在大陸每年兩百萬的大學生、以及身為國家社會科學研究之首的社科院,彷彿有種時空交錯的感覺。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小結>
    北京有中國最現代化的一面,但走進小胡同裡,這裡有著北京作為首都近千年歷史的點點滴滴(註一)。現代化快速的腳步給這座城市撲上了許多鉛華,而只有走進胡同、才能夠貼近北京一般老百姓的生活、感受千年歲月的痕跡。


    註一:明成祖於永樂4年(1406)將首都由南京遷移到北京,是為漢人王朝定都北京之始。但早在明朝之前,北京就已經是遼(916~1125)的南京、金(1115~1234)的燕京、元(1279~1368)的大都。加上明(1369~1644)、清(1644~1911)兩代,以及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均定都於此。北京可算是千年古都了。


    參考資料:

    [Beijing][Phonetics] 北京札記-08 Praat

    2005年7月26日
    下午 03:54

    雖然Kay的CSL的歷史較為悠久,但由於個人電腦計算能力、以及各種演算法的進步,
    在電腦上分析語音已經不是什麼太困難的事情。我自己嘗試過許多語音分析的軟件,
    但看來大家比較推崇 praat。一來是功能齊全,二來是跨平台,三來是可以自己寫 script。
    最重要的是:它完全免費!

    Praat 軟件可由這個網站當漏:
    http://www.fon.hum.uva.nl/praat/

    以及他們在Yahoo上有個討論群組:
    http://uk.groups.yahoo.com/group/praat-users/

    這是中文版的使用手冊:
    http://www.cass.net.cn/chinese/s18_yys/yuyin/staff/praat_manual.pdf

    但老實說,我一直不曉得該怎麼念 "praat" 這樣的音。顯然它並不是英文,同時字典裡也查不到。

    於是我就在 praat user group 上問了個問題:

    ============================================
    Dear all,

    I'm just wondering how to pronounce the word "praat"?
    As far as I know,
    there are two ways to pronounce it:
    /pret/, or /prat/
    Which one is correct?

    And by the way,
    what does this word mean?

    Pbice, Liao

    ============================================
    而底下則是 Daniel Hirst 的回答,原來 "praat"是荷蘭語的「說」的意思:
    ============================================
    "Praat" is Dutch for "speak" pronounced /prAt/ (ie with open back
    vowel) (infinitive 'praten')
    Mediaeval and Renaissance English used the word "prate" with a
    derogative sense "talk foolishly, tediously" and in Modern English
    the word "prattle" is still used with a similar meaning.
    As far as I know the Dutch word does not have any of these negative
    connotations.
    The English word "prat" meaning "fool, idiot" is apparently not
    related but comes from a slang word for "buttocks" (recorded 1567)

    best wishes
    daniel

    ============================================
    這是 Jonas Lindh 的回答:
    ============================================
    I think the vowel should be long as well so /prA:t/ might be more correct.

    ============================================
    母語者(阿姆斯特丹大學) Paul Boersma 出來說話了:
    ============================================
    neither of the two earlier replies to the list are correct. The vowel is an open front vowel, hence [pra:t] or [pRa:t].

    [Beijing][Phonetics] 北京札記-07中介語與聲調訓練

    2005年7月25日
    下午 11:00

    「聲調」是華語文語音教學的最大難點,我想這一點是大家公認的。但對於如何改善學生的聲調發音,我們似乎一直拿不出什麼好辦法來。「勤講多練」似乎是我們唯一的手段。

    當然,語言教學家們也不斷嘗試新的方法。「對比分析」只能針對母與為聲調語言的學習者,我們的確可以很好地預測學習者的偏誤。如圖一是泰國學習者的泰語聲調,圖二是泰籍學習者的漢語中介聲調,我們可以從中找到規律的對應:

    圖一:泰文聲調




    圖二:泰籍學習者的漢語中介聲調


    「錯誤分析」則是另一種方法。透過對於學習者聲調偏誤的觀察,我們可以發現:學習者對於漢語中的二、三聲常常不分,一、四聲容易混淆。 曾金金老師也曾調查過東南亞學生的語音偏誤,發現 R+L (↗ + ↘)這樣的調型在聲調偏誤有較高的頻率。但怎樣應用在聲調教學上呢?似乎還是得回歸到「勤講多練」的老路上。

    「視覺回饋」則是想要透過電腦輔助語言教學(CALL)的方式來加強聲調的練習。例如朱曉農於前幾天於第八屆世界漢語教學研討會(我並未參加)提出的「聲調描紅簿」,我雖未具體瞭解是什麼樣的東西,但可猜出來大概是以電腦來輔助聲調教學。類似的構想當然有許多人提過,他們也都認為有助於聲調教學。但一如Botinis et al. (2001}所質疑的那樣:這種教學方法短期之內的確是有幫助的,但真能內化成長期記憶嗎?以及我所質疑的:這種方法究竟多有效?假如真的有效,需要怎樣配合課堂來進行教學?是只要讓學習者能明白差異即可,還是必須讓CALL整合到整個學期的語言教學中?
    以電腦來輔助教學的最大好處當然是:電腦不會累,可以反覆不斷地練習。但我想對著電腦進行無趣的練習(如Michael Allen所言,90%的e-Learning教材都是很 boring的),還是比不上與母語者互動來得有趣。


    不過,有意思的是,我最近在聽到許毅的演講,他說Wang et al. (2003)實驗證明:聲調感知訓練可以改進聲調發音。根據他們的實驗,可以改善18%的聲調發音。我雖還沒能去找這篇文章來看,不過似乎我們又多了一種新的方法可以改善學習者的漢語聲調。 ^_^



    引用文獻:
    • Botinis, A., Granström, B., & Möbius, B. (2001). Developments and paradigms in intonation research. Speech Communication, 33, 263-296.
    • Wang, Y., Jongman, A., & Sereno, J. A. (2003). Acoustic and perceptual evaluation of Mandarin tone productions before and after perceptual training. The 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113(2), 1033-1043.

    [Beijing][Phonetics] 北京札記-06兒化的IPA

    2005年7月24日
    下午 10:53

    師大國音學編委會所著的《國音學》是我念大學時「國音學」這一門課的教材,又是念研究所時「華語語音教學」這門課的教材。但我發現裡面的IPA有些問題。

    例如,《國音學》書中以倒過來的r [ɹ]來表示兒化。但事實上,這個音在IPA裡面是alveolar approximant(如圖一)。

    圖一:IPA肺部輔音符號

    我以前就曾經發現這個符號有問題,所以我自己修正為:倒過來的 r 再加上小尾巴的[ ɻ ] retroflex approximant。陳春美(2001)的論文也是用這個符號,我想這樣問題應該解決了。


    豈知我在看了李蕙珊和徐雲揚(Eric Zee)在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ssociation中所發表的北京話IPA(Lee & Zee, 2003)之後,卻在裡面找不到retroflex approximant的符號。

    眾所周知,兒化是一個捲舌元音,或是後綴形成兒化詞。前者例如「兒子」,後者例如「歌兒」。如以IPA來標記,前者是[ ə˞ tsɿ ],後者應該標成[ kəɻ ]。但熟知實驗語音的人一定知道,兒化在語圖上的表現為,F3大幅下降。下圖二是LYYc562:

    圖二:LYYc562:刀兒

    從圖二可以清楚看到vowel transition。但無論如何,兒化可說是負載於元音之上的。如果有鼻音韻尾[-ŋ],兒化時就會刪除,將前一元音鼻化(Cheng, 1973)。例如圖三是SLc533「明兒個」:



    但無論如何,兒化總不會是個輔音。我們給元音和輔音的區別定義是:元音在發聲的過程中不受阻礙,輔音則有鼻腔或口腔的部分或全部阻礙。「兒」這個音既然是附著於前一元音,就不可能會是輔音。但我們先前居然用「輔音」的retroflex approximant[ ɻ ]來標記它!

    按照Lee & Zee(2003)的標記方法,兒化應該使用IPA中的diacritic symbol [ ˞ ] rhoticity,如圖四:
    圖四:Diacritics of IPA

    所以如果像前文所說的「歌兒」應該標成[ kə˞ ]才對。

    不過Lee & Zee(2003)的那一套北京話的IPA與傳統漢語語音學、國音學、漢語語言學概論中所介紹的可說是大相逕庭。我至今還沒有完全弄懂。待有進一步結果再跟大家報告吧~


    引用文獻:
    • Cheng, C. C. (1973). A synchronic phonology of Mandarin Chinese. Mouton: The Hague.
    • Lee, W.-S., & Zee, E. (2003). Illustration of the IPA: Standard Chinese (Beijing).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ssociation, 33(1), 109-112.
    • 陳春美. (2001). An acoustic and perceptual approach to the representation of Taiwan Mandarin—A case study of three presidential candidates' speech. Unpublished 碩士論文, 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

    [Beijing] 北京札記-05 再見 vs. 掰掰

    2005年7月12日
    上午 08:01

    初級華語教材裡面老是寫「再見」,所以雖然在台灣大家常用「掰掰」表示道別,我們在課堂上還是得教「再見」。
    不過,我到北京以後發現,年輕人還是常用「掰掰」,我很少聽到「再見」。我曾詢問過幾個人,他們說「再見」也不是不用,不過感覺太正式,所以用得少一些。既然兩岸的日常生活用語都是「掰掰」,那麼標榜教日常生活用語的華語教材,是否也應該「更新」(update),將課文改成「掰掰」呢?

    我每天早上得早起去擠公交車。因為人數眾多,大多沒有座位。如果想要下車,還得勞師動眾地讓條路出來,才有辦法通行。當我們想要請別人讓路的時候,我們會說什麼呢?「對不起」、「借過」、「不好意思」或「借光」?都不是。北京人常說的是:「下車嗎?」我第一次聽到這句話的時候,覺得很新奇,而且馬上就知道該讓條路給別人。誰說北京人沒有禮貌呢?我覺得這句「下車嗎?」就頗能含蓄表達自己的下車意願,而且透露著對別人的尊重(比「讓讓」這種命令句要好多了)。

    不過話說回來,要是沒在北京搭過公交車,我大概想破頭也想不出,請別人讓路會是這樣的一句話。 可見語境對於詞彙習得的重要性呀~ :)

    [Beijing] 北京札記-04語境與詞彙習得

    2005年7月10日
    下午 09:49

    我住的地方,臥室與飯廳有個拉門兒,以分隔這兩個空間。在我到北京的第二天下午,正躲在家裡休息的時候,忽然鐵門被人敲得「砰!砰!砰!」地直響。我嚇了一跳,以為是公安還是警察什麼的,趕忙跑過去開門。沒想到一開門就被一對夫妻臭罵,說什麼跟我說過很多次了,叫我拉門的時候別太大聲,昨晚兒到12點還有「轟隆~轟隆~」的拉門聲。

    後來弄清楚了以後,才知道原來對方是住在樓下的鄰居。昨晚因為我不知情,那個拉門又年久失修,所以弄出了很大的聲響,吵得別人不得安寧。我向他們保證會請房東來改善,並且說明我是前一天才剛剛搬來的。對方弄清楚情形以後,也有點兒不好意思,火氣也沒那麼大了,小兩口就下樓去了。

    隔天我請來了房東幫忙解決問題,並且到樓下去道個歉。原本聲音很大的男主人,一再地向我表示抱歉,說他不知道我是昨天剛搬來的,還以為是之前屢勸不聽的那位惡鄰,老是弄出很大的聲響。

    那個男主人一再地說「小伙子,不好意思啊,我不知道你昨天剛搬來...」,我揮了揮手,說了聲「沒關係」。腦中忽然醒悟:北京人不是把「沒事兒」掛在嘴邊嗎?這就是使用這句話的最佳語境呀!那一句地道的「沒事兒」才連忙說出口,並且私下得意了一番,終於學會這句「沒事兒」。

    不過,隔天我到學校去上課的時候,有位同學跟我借筆,她說了句「謝謝!」我回了句「哪裡~」後,心中不禁一陣懊惱,還是沒能夠完全「習得」這句話。看來,輸入與輸出還是有距離的,language knowledge 和 language competence 是兩回事兒呀~

    [Beijing] 北京札記-03傳統 vs. 進步

    2005年7月10日
    下午 09:46

    到了北京的第3天,就展開為期16天的學習活動。我參加了一個社科院語音室舉辦的語音講習班,地點則是在首都師範大學。

    上課前一天去報到的時候,工作人員問我要不要辦飯卡,先在裡邊儲值,吃飯的時候就不必買飯票了。2004年我們到普北班參訪,在北師大食堂吃飯的時候,我就很驚奇地看著學生手中的卡片,直接插卡就可以付錢吃飯了,還挺方便的。

    隔天到了食堂一看,天啊~我發現我手中的卡,居然還是無線射頻(RFID)的。什麼?你不知道什麼是無線射頻?我敢保證你一定見過,因為台北捷運的悠遊卡就是。付錢的時候不必刷磁條 or 晶片,只要稍微靠近就可以了。用這麼先進的卡,付4、5 RMB的中飯,感覺還挺怪異的。

    不過,下午我們上課的時候,因為內急走進廁所,再度發現一個讓我驚奇的地方,廁所居‧然‧沒‧有‧門!我的到來似乎打擾了一個正蹲在那兒的人,我不敢多看,扭頭轉向另一邊的小便斗解決了人生三急,匆匆逃了出來。

    最先進的 RFID 和沒有門的廁所,首師大還真是個令人驚奇的學校啊......

    [Beijing] 北京札記-02住在北京

    2005年7月9日
    下午 03:48

    如果你要問我,我現在住在哪兒。老實說,我還真的不知道怎麼回答這個問題。

    從大的地方來說,我住在建國門附近,在北京城二環邊上,往東邊走20分鐘就到王府井,往西邊走不遠就是2004年年底關閉的秀水市場。同一條路上(長安大街)往西邊不遠,就是連戰來北京時下榻的北京飯店。附近還有好幾個外交使館、中國外交部,所以我住的地方應該算是鬧區吧。


    但從小的地方來說,我其實是住在胡同裡。路面凹凸不平,門口還有賣捲煙和水果的小攤販,總有一些民工在那兒賭撲克牌,或是下象棋。我住的公寓的樓梯堆著亂七八糟的東西,椅子、木頭、甚至還有酒甕(!)。我猜北京大概不准養雞,要不然我每天早上肯定會被附近的雞鳴聲喚醒。

    胡同裡還有個公廁,我曾經問過北京人,說是胡同裡的人大家共用的,不過好像打掃衛生的工作沒做好,從外邊兒走過都能聞到一股味道。

    我所租賃的公寓,其實應該是給一個小家庭住的,有兩間臥室、浴室、廚房還有飯廳,空調、電視、洗衣機、微波爐一應俱全。社科院的李愛軍老師跟我說,建國門附近能租到一個月2,000 RMB的房子算是便宜了。我這才感覺到,去年我們住了一個月的三星級飯店,花了一萬多台幣,其實是很奢侈的。^_^

    不管怎麼說,我對現在住的地方還挺滿意的,除了地方大以外(我猜可能接近20坪吧),交通也挺方便(走路5分鐘到社科院、10分鐘到地鐵站)。更加難得的是,我可以貼近北京的生活,近距離觀察北京普羅大眾的生活,體驗真正住在北京的滋味。我想,這是到過北京許多次的人都不一定有的機會吧~

    [Beijing] 北京札記-01回家驚魂

    2005年7月3日
    下午 10:00


    雖然不是第一次到北京,但這是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仍然讓我一直處於緊張的狀態。社科院的李愛軍老師安排了她的研究生——袁楚,來機場接我,並陪我到下榻之地。放下了行李,他便帶我到附近去繞一圈兒,讓我知道哪裡有超市,幫助我早日適應這附近的環境。
    和袁楚在家門不遠處分手以後,我便拎著鑰匙準備上樓。天色已經完全黑了,我踏進完全沒有亮光的樓梯,心中有些不安。「哇哩勒~北京人怎麼節省到這種地步,連盞燈都捨不得點?」我心中暗暗咒罵著。眼見沒法上樓,只好轉身去超市買隻手電筒。待我帶著我的萬丈光明回到漆黑的樓梯時,心中的得意持續沒多久,「呃?我應該是住在六樓吧?」我的鑰匙居然打不開房門!反覆的嘗試後,額頭已滴下豆大的汗珠。正在我擺弄鑰匙時,樓梯的燈忽然亮起來!「完了!我一定會被當成小偷~」轉身一看,後面卻沒有人!怪了,那是誰幫我開的電燈呢?隔沒多久,燈又熄了,這下我真的頭大了,「要不要打電話叫房東來?」我繼續咬著手電筒繼續努力。正在我準備放棄時,我忽然聽到裡頭傳來電視聲。「怪了,我明明沒有開電視啊?難不成是房東?」

    再三努力而未果後,頑強如我也只好轉身下樓。回到社區有電燈的入口處,我忽然靈光一閃,「應該是第二棟!」沒錯,我走錯了!我走到第一棟房子的入口便拾級而上,根本沒想到我到底是哪一棟樓的。(狂汗…..)幸虧那一家的主人沒發現有個奇怪的小伙子正在「撬」他們家大門(還拿隻手電筒,一副小偷的樣子),要不然我到北京的第一天,恐怕就要到警察局走一趟了。

    後記:後來我終於弄懂了,原來樓梯的電燈是「聲控」的,只要敲打牆壁,或是大聲踏步,電燈就會自動亮起。在這樣的小胡同裡,居然有聲控的樓梯燈。北京人,我還真是搞不懂你們啊……

    2005-07-25

    [Phonetics] 子夜歌

    以下這首歌,涵蓋了國語所有的聲母
    (同時也有/v/)

    子夜久難明,
    喜報東方亮。
    此日笙歌頌太平,
    眾口齊歡唱。


    裡面含國語中的所有聲母。

    2005-05-18

    [Miscellaneous] 努力與否

    一直以來
    都覺得自己不夠努力
    以前的Excellent和最近結識的Sveta
    都比我努力得多

    我在想
    是我不喜歡工作呢?
    還是我真的把心情放得太輕鬆
    以致於努力的程度不如別人?

    =====================

    再者
    努力也需要方向
    Chacha跟我說過
    她覺得我想要的東西太多太泛
    不太曉得究竟我要追求什麼
    我想
    就是因為這樣
    所以我常常落入一個一直都很忙、
    但卻不曉得為何而忙&為誰而忙的境界吧

    =====================

    時間的安排
    恐怕也是我不滿意自己的地方
    常常做緊急但卻不太重要的事情
    是我的老毛病
    再者
    很多時候
    我優先處理的事情
    常是第一件遇到的事情
    今天幫老師修NB
    就是這樣的情形吧
    雖然是屬於原本不在schedule裡的『突發事件』
    但卻耗掉了一個下午及一個晚上
    想來似乎有點不值得............



    看來
    我需要學習、需要改進的地方還有很多很多.........

    2005-05-09

    [Computer] Firewall

    一直以來
    我的電腦都不能瀏覽無名小站
    這兩天用Google查了一下
    原來是防火牆的問題
    (害我還寫信去給Seednet客服)

    本想增加規則
    讓無名加入例外
    But.......failed
    所以
    只好關掉 privact control....

    2005-05-08

    [Computer] Coding: How to

    一直想要學習如何寫點簡單的程式
    截至目前為止
    僅對於ASP、PHP和HTML有點粗淺的認識
    但總覺得學習的過程遇到許多挫折

    也許是因為基本觀念不穩固吧
    加上貪多務得
    所以寫起來的程式錯誤百出
    常常得要花很多時間除錯
    但又不曉得其中的原理

    這種感覺像是在黑暗中摸索
    以嘗試的方式
    看看哪條路走得通

    看來得要痛下苦工
    好好學習一種堪用的語言了

    2005-05-04

    [CALL] SCORM 與 語言學習

    最近因為在寫研討會paper
    所以開始思索這兩者的關係
    心中目前有幾項疑惑:

    一、SCORM標準
    SCORM在 '97年於美國開始
    但這幾年風潮才吹到台灣
    台灣的數位學習業者莫不宣稱
    自己的平台符合SCROM標準
    但就如鄒景平老師所提出的:
    SCORM其實是self-paced learning
    而欠缺了網際網路最大的誘因:互動!

    而我自己的懷疑是
    網路上的語言學習
    是否也得符合SCORM標準

    我現在所能接觸的eLearning的報導
    其實大多數談的都是類似KM的eLearning
    或者是類似於員工訓練、決策能力培養

    但語言學習在本質上與這些有很大的不同
    一個語言的習得
    溝通能力是我們著重培養的
    而溝通的過程、人際的互動、跨文化的交際
    都有讓人想繼續學習的誘因
    ICICE 2003
    張玉玲的文章即提到
    電腦上的語言學習不可能取代實體課堂
    因為那缺少了互動的樂趣!

    再者
    語言的能力其實是一種技能
    我們看了300次的教學錄影帶
    還是不可能學會游泳
    除非自己下水去練習
    溝通的能力也是如此
    如果未曾用目的語與他人溝通
    我想這樣的語言學習並沒有達到該有的目的與價值

    三者
    語言是一個很複雜的東西
    在溝通的過程中
    有linguistically, para-linguistically, non-linguistically等
    眾多因素的影響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至今還沒有辦法
    讓電腦完全地來處理人類的語言的原因
    人有豐富的創造力
    而電腦只有規則與機率
    所以電腦究竟能為語言學習做些什麼?
    這是至今我一直很想知道的問題

    2005-05-01

    [Computer] Apache + PHP + MySQL

    今天要安裝apache + PHP + mysql
    於是下載了AppServ
    結果在兩台電腦上都安裝失敗
    一台連apache2 service都開不起來
    另一台則是設定密碼後無法登入phpmyadmin

    我果然還是跟IIS比較熟....
    >_<

    2005-04-20

    [CALL] SCORM & Language Learning

    今天想在網路上找一些關於SCORM和語言學習相關的資料
    在Google裡鍵入關鍵字、選擇中文網頁後
    發現排名第一的
    居然是自己寫的東西.......
    這種感覺還蠻詭異的..... :p

    http://www.elet.org.tw/icice2005/html/paper/paper66.htm

    2005-04-14

    [Computer] VBA 判斷文字是否相同

    Sub Macro1()

    Dim rwIndex As Integer
    For rwIndex = 2 To 1346
    If Cells(rwIndex, 4) = "" Then
    Cells(rwIndex, 4) = Cells(rwIndex, 2)
    Else Cells(rwIndex, 4).Select
    Selection.Font.ColorIndex = 3
    End If
    Next rwIndex

    End Sub

    2005-04-13

    [Computer] Meta tag

    轉址
    <META HTTP-EQUIV="redirect" CONTENT="3; URL=../index.htm">
    'content = 秒數

    關鍵字
    <META NAME="keywords" CONTENT="key,word,keyword,關鍵字">

    製作軟體
    <META NAME="generator" CONTENT="Notepad">


    網頁內容摘要 語法如下: <META NAME="description" CONTENT="好棒的網頁啊!">

    作者、版權、有效期間...... 語法如下:
    <META NAME="author" CONTENT="艾爾弗烈德"> 告訴搜尋引擎這篇網頁是由誰製作的。


    <META NAME="copyright" CONTENT="本網頁著作權屬艾爾弗烈德所有"> 告訴搜尋引擎這篇網頁是......你知道嘛!

    <META NAME="expires" CONTENT="31 December 2002"> 告訴搜尋引擎這篇網頁何時需要從登錄資料庫中刪除。

    <META NAME="distribution" CONTENT="global"> 告訴搜尋引擎這篇網頁是全世界性的。

    <META NAME="revisit-after" CONTENT="30 days"> 告訴搜尋引擎30天之後再來一次這篇網頁,也許要重新登錄。

    <META NAME="robots" CONTENT="all"> 告訴所有的搜尋引擎的"小機器人",來登錄這篇網頁吧!

    <META NAME="expires" CONTENT="-1"> 或 <META NAME="pragma" CONTENT="no-cache"> (僅IE適用)
    告訴瀏覽程式不要將這篇網頁放在電腦暫存檔中,當然同時告訴搜尋引擎這篇網頁不需要登錄至資料庫。

    From:
    http://www.geocities.com/alfredcave/Meta.html

    2005-04-07

    [Computer] CSS對表格隔行設背景色

    不同顏色的行,用不同的css
    有三行不同顏色的,就要設置3各樣式
    ---------------------------------------------------------------

    <style>
    .row1 {background-color:#0000ff}
    .row2 {background-color:#ffffff}
    </style>

    <table>
    <tr class="row1"><td> something 1</td></tr>
    <tr class="row2"><td> something 2</td></tr>
    <tr class="row1"><td> something 3</td></tr>
    <tr class="row2"><td> something 4</td></tr>
    </table>

    2005-04-04

    [Computer] 內容根據輸入時的換行而換行?

    怎麼才能輸入的文本框中的內容會根據輸入時的換行而換行?
    答:文本區 <textarea>的話屬性wrap="OFF"


    問:如何實現會根據輸入文本的換行。而不是你輸入了一大段的文字(中間有回車符)可是從記錄中再次調出的時候就沒回車符了,只是在應該換行的地方變成了空格。
    答:
    <%
    if rsLink.Fields.Item("txtIntro").Value <> "" then
    sContent = (rsLink.Fields.Item("txtIntro").Value)
    sContent = Replace(sContent, Chr(13) & Chr(10), "
    ")
    'sContent = Replace(sContent," "," ")
    Response.Write(sContent)
    else
    Response.Write(rsLink.Fields.Item("txtIntro").Value)
    End if
    %>


    Ps. Content的內容不得為空,否則會出現錯誤

    2005-04-01

    [Miscellaneous] 鑰匙

    今天收到excellent還給我的鑰匙
    我想,我們兩個人最後的一絲聯繫
    就這樣被切斷了.....

    那是excellent當初在我腳受傷為我送飯時我給她的
    當時走路得要拄著柺杖
    上下樓梯很是不便
    為了方便她上來
    我把備份的鑰匙給了她

    後來兩人漸行漸遠
    我卻始終沒跟她要回來
    也許,心裡還想讓她保有我的一點點東西吧....
    雖然這只是一個小小的妄想罷了
    而今,我還是收到她退回來的東西了

    我受傷至今也超過一年了
    雖然常常想著她、念著她
    但卻也始終不敢再去自討沒趣
    偶爾從別人口中聽到關於她的事情
    但真正與她面對面時
    卻發現變得好陌生...


    本來就沒有交集的兩個人
    現在最多就是偶然碰見了說聲嗨

    也許
    就像兩條平行線
    永會不會有交會的一天吧....

    2005-03-27

    [Computer] 圖片隨位置而移動 Java Script

    <!--圖片隨位置而移動-->
    <DIV id="waterMark" style="position:absolute">
    <A href="#top"><IMG SRC="images/icon_top.gif" width=16 height=18 border=0></A></DIV>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1.2">
    <!--// Watermark script by Paul Anderson, CNET Builde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arkW = 16; // 圖檔的寬
    markH = 18; // 圖檔的長
    markX = 80; // percent right
    markY = 95; // percent down
    markRefresh = 5; // milliseconds

    // set common object reference
    if (!document.all) document.all = document;
    if (!document.all.waterMark.style) document.all.waterMark.style = document.all.waterMark;

    wMark = document.all.waterMark.style;
    wMark.width = markW;
    wMark.height = markH;
    navDOM = window.innerHeight; // Nav DOM flag

    function setVals() {
    barW = 0; // scrollbar compensation for PC Nav
    barH = 0;
    if (navDOM) {
    if (document.height > innerHeight) barW = 20;
    if (document.width > innerWidth) barH = 20;
    } else {
    innerWidth = document.body.clientWidth;
    innerHeight = document.body.clientHeight;
    }
    posX = ((innerWidth - markW)-barW) * (markX/100);
    posY = ((innerHeight - markH)-barH) * (markY/100);
    }

    function wRefresh() {
    wMark.left = posX + (navDOM?pageXOffset:document.body.scrollLeft);
    wMark.top = posY + (navDOM?pageYOffset:document.body.scrollTop);
    }

    function markMe() {
    setVals();
    window.onresize=setVals;
    markID = setInterval ("wRefresh()",markRefresh);
    }

    window.onload=markMe; // safety for Mac IE4.5

    //-->
    </script>
    <!--圖片隨位置而移動結束-->

    2005-03-17

    [Computer] 線上手冊

    PostgreSQL 7.3 文件


    PHP 手冊


    MySQL 4.1.1a 手冊

    [Computer] Word Macro - fixmail

    Sub MAIN

    dowhat = 1
    If SelType() = 2 Then
    dowhat = 0
    End If

    EditReplace .Find = "^p", .Replace = "@@@", .Direction = 0, .ReplaceAll, .Wrap = dowhat
    EditReplace .Find = "@@@@@@", .Replace = "^p^p", .Direction = 0, .ReplaceAll, .Wrap = dowhat
    EditReplace .Find = "@@@", .Replace = " ", .Direction = 0, .ReplaceAll, .Wrap = dowhat

    End Sub

    2005-03-16

    [Phonetics] 台灣國語、閩南語、客語族群元音

    數據來源:
    張月琴. (1998). 從聲學角度描寫台灣國語的單元音. 清華學報, 28(3), 255.

    我自己重新在Execl 上畫圖:
    台灣國語元音

    [Computer] Excel Macro - 隔行著色

    Private Sub CommandButton1_Click()

    Application.ScreenUpdating = False Cells.Select

    Selection.Interior.ColorIndex = xlNone
    i = 1
    Do Until Cells(i, 1).Value = ""
    Rows(i + 1).Select
    With Selection.Interior
    .ColorIndex = 19
    .Pattern = xlSolid
    .PatternColorIndex = xlAutomatic
    End With
    i = i + 2
    Loop

    Application.ScreenUpdating = True

    End S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