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5-09

[Phonetics]「七」、「八」變調

一、「七」、「八」變調
羅常培和王均(1981)說明了「七」、「八」的變調規則:在去聲前變為陽平,其他聲調前則讀如本調。例如:「七月」、「八日」讀起來像是「騎月」、「拔日」。不過羅常培和王均也註明:「現在的年輕人,不大講究『七』、『八』兩個字的連讀變調了,甚至基本不變。」

二、「七」、「八」變調的調查
胡明揚(1987)曾於1981年對500位北京人做過調查,發現越是年輕的北京人,將「七」「八」唸成變調的人數越少,不論老北京、新北京皆然。根據表中的數據來看,當時不變調的人約佔47.8%。 不過時隔25年,當年的30歲以下現在已經成為55歲以下了。,想必不變調的人會大幅上升。

第一次調查(N=100)
老北京人
新北京人
61歲以上
1/17
1/4
51-60歲
5/15
1/4
31-50歲
6/18
8/11
30歲以下
10/14
14/17
第二次調查(N=400)
老北京人
新北京人
61歲以上
5/45
1/4
51-60歲
2/22
2/4
31-50歲
10/44
19/47
30歲以下
41/78
113/156


宋孝才、胡翔(1988)於1984-1985年間也針對362位北京人做過調查(註1),發現當時34歲以下的青少年族群,「七」字不變調的達100%,「八」字不變調的也有九成以上。宋等(1988)認為:「『七』『八』由變調向不變調轉變的比例有一個歷史演變過程…是隨時間推移而逐漸增大的。這種變化很早就已經開始了。」由下圖中可以看出,「七」不變調的比例要高於「八」不變調,顯然「七」的變化比「八」更快、更廣(註2)


胡明揚(1997)因而批評變調的教學:「地道的北京人也大多不變調了,為什麼還要讓外地人、外國人學這種變調呢?」我想既然連北京人都已經不說變調了,《國音學》等語音教材中的「七」、「八」變調部分,也就可以完全刪去了。

==================
註釋
  1. 這兩次大規模的社會調查年代相近,我不太確定是不是同一個。
  2. 原文的圖案比較模糊,因此我根據原作者的數據重繪。
==================
參考書目
  • 宋孝才、胡翔(1988)。對“七”、“八”的變調調查。第二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頁160-167。北京:人民教育。
  • 胡明揚(1987)。北京話社會調查(1981)。載於胡明揚著,北京話初探。頁38-73。 北京:商務印書館。
  • 胡明揚(1997)。“七、八”變調不宜再推行。語文建設。108期,頁10。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音教材編輯委員會(編)(2002)。 國音學,第6版。台北:正中書局。
  • 羅常培、王均(1981)。普通語音學綱要。北京:商務印書館。

3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取消 七 八 的變調是個好消息吧

匿名 提到...

你好,看完這篇文章,我突然想起一個困擾我的問題,或許你有答案.
國語中的[她/他]會被鼻音化,譬如在[她們][她是][她要], 在[他們]這個鼻音化是因為後面的[們]ㄇ鼻音, 但是為什麼在〔她是〕〔她要〕也會鼻音化,相較於[坍塌][塌陷],這個[塌]一模一樣的讀音
為什麼我們不會在這些情況[她是][她要]讀成[塌(她)要] 或[塌(她)是],希望我的描述你理解.
 

Posted by Chingwen

準棒 提到...

首先謝謝你給的回應
你的觀察十分細緻
我以前也曾經注意過國語有這個現象
「他」這個字會鼻化(氣流從口腔及鼻腔同時出來)
但是「塌」就不會

我自己倒不覺得這是一個逆同化
不過,北京普通話裡並沒有這個現象
所以我想也許是台灣國語的另一個特徵

我至今還沒有弄得很清楚
待有答案了再告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