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2-19

[TCSL] 華語語音數位教材的錯誤

現在已經有不少關於華語教學的數位教材,其中也有語音教學的。如Chinese Learning Online的網站上就列出了不少。不過我發現,部分教材有些小錯誤。網路雖然無遠弗屆,但製作數位教材應該更加小心,因為錯誤也是無遠弗屆的。

一、華語拼音創意教學
華語拼音創意教學
是僑委會線上學習網的課程,主講者是朱阿莉老師。課程將「舌後音」誤為「舌後音」。我猜是因為朱老師以口頭表達,而文化大學推廣部在後期製作的時候把字打錯了。語音學中只有齒間音(interdental),而舌尖後音指的是捲舌音(retroflex),並沒有「舌後音」。


二、My Mandarin
這是MyMandarin.com線上課程的一部份。這個拼音教學同時標注漢語拼音和注音符號,但卻誤把ㄙ/s/標成ㄥ/ing/了。雖然僅有一筆之差,但一個是聲母、一個是韻母,兩者完全不同。


三、Pinyin Practice

Pinyin Practice是專門練習漢語拼音的網站(也有軟體)。底下這張圖是舊版的首頁,不過現在已經看不到了。

至於為什麼我仍舊把它列出來呢?因為該網站的示範語音有一個錯誤。我把原本Flash中的聲音擷取出來,讓大家聽聽看:


發現問題了嗎?為了證明我所言非虛,我用Praat提取音高,再到Excel裡畫成五度。果然!第一聲不夠高,其調值只有33,而非標準的55。(虛線表示五度)

我想這不是因為發音人的口音不夠標準所致,而是錄音時不小心造成的。不過與一聲的標準相差已達2度,人耳可明顯察覺差異,這種變異顯然是不良的示範。

四、Instant Speak Chinese
Instant Speak Chinese在網站放了如何使用該網站教材的示範錄影,但製作示範語音的時候,沒有考慮獨立音節和連續語流的差異。第一句中,「先生,早上好」的「生」在句子中是輕聲,但單字語音的時候是一聲(此外,這一句發音人的捲舌也不夠標準)。而第二句「小姐,早上好」的「姐」在句子是三聲,但單字卻是一聲(而圖中的拼音則標示輕聲)。因為教材有誤,所以在這個錄影中的外國學生也就跟著犯錯,把「小姐」唸成「小街」,顯然教材已經誤導了學生。

五、BBC Real Chinese
這是英國國家廣播公司所製作的中文教學。在聲調符號的部分有個小錯誤。該網站用的三聲符號是朝上的小圓帽,但實際上,漢語拼音用的是折線。

我把它們放大一點,看出差異了嗎?
ă ǎ
左邊符號在Unicode中的編碼是0103,而右邊符號的編碼是01CE,兩個字母是不一樣的。


六、小結
中文熱雖然帶來華語教學的榮景,但大量的教材卻未經嚴格把關,錯漏難免。因此我們急需教材的審核、評鑑機制。光是編撰教材是遠遠不夠的,教材還應該仔細檢查正確與否,以免把錯誤的知識灌輸給老師和學生,屆時就需要數倍的時間去改正了。


【更新】
感謝Fish來信告知,第一段更正一處錯誤、及兩個錯字。 --2007.02.22

7 則留言:

Fish 提到...

把這些集合起來還真可觀呢!呵~

報告糾察隊長:
這兩個站也讓我在電腦前愣了好久,考慮到底要不要介紹給學生?

漢辦規劃教材《新實用漢語課本》許多音很難聽辨。不過這個站很久很久都沒有更新了,大概也沒人在維護吧。

日本的SpaceALC中国語『招呼用語』
聽聽「這是什麼?」這句實在是太強烈了。

準棒 提到...

Hi, Fish,

我剛剛聽了一下你說的兩個網站,真的被嚇一跳啊!

《新實用漢語課本》的發音人有兩個,卻沒有控制語速、音高,/in/和/ing/的音長相差很多;製作Flash的時候聲音大概也沒有切準,/ne/和/le/似乎分別被掐頭去尾了,聽起來比較怪異。

至於另一個SpaceALC中国語『招呼用語』,我完全被打敗了,怎麼會這麼糟糕啊.....那個聲音也太「台灣」了一點吧?

我想網路上還是有好一點的發音示範吧?這兩個網站...還是算了吧...

匿名 提到...

如果是舌間後音的話
可能要有兩個舌頭吧!

PS堤外話
那天看歷史學家(The Historian)的中譯本
短短兩個章節也找到兩個嚴重的錯誤‧‧‧

準棒 提到...

Dear Louis,

現在的出版速度太快了,在正式出版之前,大多沒有時間反覆校對錯字。我自己這一篇不長的文章就錯了三處,也沒什麼資格指責別人。
不過,如果發現錯誤的話,應該要第一時間更正過來。其實我舉的這些錯誤已經存在很久了....
有錯誤是正常的,但也應該要有回饋與修正的機制。

匿名 提到...

T1是33還是55其實在mandarin tone system中並沒有太大的差異性
phonology講的是contrast
既然T1是唯一的level tone
也就不會產生confusion
在Cantonese中有三個level tones
55/33/22的情況下也就可能有問題
況且其實tone的pitch value都是
相對的~而非絕對的
所以33/55我是覺得沒有太大的關係
至於對於二語學習者有沒有差別
研究Bent, T. & Bradlow, A. (2003). The interlanguage speech intelligibility benefit.指出
不同的talker在語音訓練的過程中
其實是有助於學習的
當二語學習者能夠normalize 33/55
的變異時
其實他本身已經具備跟母語使用者一樣的語音辨別能力
所以33/55的差別說不定還有助於學習

匿名 提到...

by the way
如果你正在做second acquisition of Mandarin tones
Bent, T. (2005)的博士論文應該是很大的幫助~也或許你已經有了
西北大學的網站可以download全文
Bent, T. (2005). Perception and production of non-native prosodic categories. Ph.d. Dissertation.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at Evanston.

準棒 提到...

Hi,

謝謝你的寶貴意見。Bent (2005)的論文我的確已經下載並且拜讀了,謝謝你的告知。

我在這裡指出數位教材的問題,只是想說明:製作教材必須要小心。語音的變異性(variability)的確有助於L2習得沒錯,這一點在Logan et al (1991)Lively et al (1993)也已經證明。但是,這種教材的主要目的是「示範」,並沒有talker variability、phonetic variability可以讓NNS做normalize的練習。既然是示範,自然應該選取標準、正確的發音範例。

Anyway, 你的意見十分有趣,希望有機會我們可以多討論。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