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6-30

【讀書心得】塑膠鴉片

book-credit-card夏傳位(2008)。塑膠鴉片:雙卡風暴刷出台灣負債危機。台北:行人。

《塑膠鴉片》的主題是台灣的信用卡產業。本書顛覆一般人的印象,指出卡債族當中僅有12%是「過渡消費」造成的,而大多數的人其實是生活遭逢巨變,頓失收入而成為萬劫不復的卡債族。欠債原因包括:失業(57%)、離婚(17%)、替親友還債(14%)、創業失敗(14%)、過渡消費(12%)……等(p. 55)。卡債風暴終於在2006年浮上檯面,然而協商機制的不健全,導致卡債族沒有更生機會,同樣被迫走上絕路。

信用卡到底有什麼魔力,可以讓人像吸食鴉片一樣,一沾就上癮?美國馬里蘭大學的Lawrence Asubel教授指出,信用卡的使用者可分為三個等級(p. 129):
a.  支付者:完全不動用循環利息,使用信用卡是因為它很便利。
b.  借貸者:辦卡完全著眼於借貸,靠信用卡救急或以債養債的重度使用者。
c.  過渡者:最初是便利支付為目的而辦卡,但在不知不覺中陷入負債漩渦的使用者。也就是由a到b的人。
申請信用卡時,誰也不會認為自己需要支付循環利息。但信用卡的便利性,很容易讓人將「支付功能」與「借貸功能」混淆。加上每次消費一點點的特性,很容易積少成多、積沙成塔。等到發現問題時,已經成為信用卡的奴隸了。

本書也強調,信用卡對銀行而言是高或立業務,因此銀行寧可流血倒貼,以送好禮、免年費、紅利積點、免費機場接送或高速公路拖吊等方式,吸引民眾辦卡。但另一方面,信用卡的違約金、循環利息、預借現金手續費又是高得嚇人,讓持卡人不小心就必需支付大筆費用(有些手續費甚至比利息還高,可以參考p. 142的案例)。近十年儘管銀行的存、放款利率已逐年調降至5%以下,但信用卡的循環利率仍然不動如山(約20%),也因此讓信用卡成為銀行的暴利事業,獲利是一般業務的3~5倍(p. 128)。

更有甚者,銀行為了自身業績,刻意降低核卡標準,鼓勵持卡人借款。少數不肖業者竟與代辦中心合作,幫助申請者一次性向十家、二十家銀行辦卡,利用聯合徵信中心資料更新較慢的漏洞,一次貸款數百萬元,捲款潛逃。銀行業務賺業績,代辦賺抽傭,惡意辦卡者取得貸款,皆大歡喜。然而這種草率審核的貸款,終究會如滾雪球般讓風險越來越高,銀行的呆壞帳也會堆積如山。當銀行經營不善面臨倒閉時,政府就會出面善後,最後這些苦果還是由全民承擔(第四章)。

本書深入剖析卡債風暴的成因,讓我們對卡債的成因能有更客觀的瞭解。2007至2008年美國爆發次級房貸危機,竟導致全球性的金融風暴。究其原因,與本書所描述的現象基本一致:銀行將錢借給還不起的人,然後向他們收取高額利息。銀行的角色由產業的促進者,轉而變成中下階層的吸血鬼,為了利益淪落至此,不免讓人感慨。而我們更該戒慎恐懼,謹慎使用信用卡,以免讓自己吸食鴉片成癮,最終萬劫不復。

2009-06-04

【讀書心得】馬路學

馬路學中文書名:馬路學:馬路學=塞車經濟學+停車心理學+動物行為學+人類交通學…
原文書名:Traffic: Why we drive the way we do (and what it says about us)
作者:Tom Vanderbilt(饒偉立 譯)
出版年:2009
出版社:大塊文化

 

【心得】

Tom Vanderbilt的《馬路學》提到許多有趣的現象,諸如:為什麼隔壁車道總是比較快?(p.57) 女人開車真的比較危險?(p.323) 當馬路因施工而縮減車道時,究竟應該提早或延後變換車道?(p.59)

 

今日的汽車遠彼時年前的汽車安全,第三煞車燈、安全帶、ABS反鎖死煞車系統、甚至安全氣囊等,這些理應有助於提升交通安全。但研究人員發現,車禍率並未下降。為什麼?因為駕駛人會認為汽車更安全,反而以危險的方式開車,從而導致更多事故(pp.331-334)。

很多因素都可能影響道路風險,諸如:車況、路況、駕駛人性別/個性/年齡,甚至天候狀況等等。然而眾多因素當中,「車速」是造成死亡車禍的主因。在時速80公里時,死亡車禍的機率是時速40公里的15倍!(p. 318)

 

此外,駕駛人的心態也很重要。我們往往高估自己的駕駛能力,並低估道路風險。我們對自己的駕駛技術一無所知,除非在車內安裝攝影機,否則很難說服駕駛人的開車方式其實很危險。美國國家高速公路安全局(NHTSA)研究發現,80%的車禍,和事故發生前三秒未注意路況有關(p. 99)。換言之,當我們以為路況沒有變化,而分心去調整收音機、尋找太陽眼鏡、觀看衛星導航,或是逗弄寵物、照顧小孩時,駕駛人已經遇上麻煩。

 

現代人開車已如喝水般自然,但開車其實也是高風險的活動。我們不僅應觀察自己的開車習慣,也應學會「防禦性駕駛」,主動避免被其他車子撞上,如此才能有效提升行車安全。至於專責的駕駛(司機),應該接受進皆得駕駛訓練,例如估算超車距離、判斷其他車子的車速、如何在山路或濃霧中安全駕駛,以及在輪胎失去抓地力時如何挽救等。光靠宣導交通法規,是無法提升行車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