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4-12

[Book] 誰沒部落格

書名:誰沒部落格! (Blog Story)
作者:Cyril Fievet & Emily Turrettini
出版年:2004/2006
出版社:台北:商周

【心得】
書中除了簡述部落格的歷史,並列出了寫部落格的十大理由。1997年,John Barge第一次提出Web log這個名稱,但當時僅作為網頁形式的記錄檔(log);1999年,Peter Merholz首次將Web log讀成“we-blog”,後來進一步簡稱為“blog”,而撰寫blog的人,便稱為blogger(部落客)。 關於部落格發展的歷史,Wikipedia有詳細的說明,而台灣部落格的發展史,在Jedi's blog也曾詳述,故於此處不贅。
部落格的興起
部落格發展的速度到底有多快?根據部落格搜尋引擎Technorati的報告,部落格在過去三年的時間呈幾何式成長,大約每五個半月就會增加一倍:

到底現在網路上有多少個部落格?Technorati目前可以搜索的部落格約有3300萬,而與三年前相比,部落格增加了60倍。
部落格的寫作動機
到底部落格有什麼魅力,使得大家競相投入?有人以Maslow的「自我實現需求」,來解釋部落格這種現象:
需求層次理論
如果以部落格來看,除了生理需求無法由此獲得以外,其餘皆可從網際網路(部落格)中得到。例如,部落格允許匿名,滿足安全需求;部落格提供RSS和迴響(comment),滿足社交需求;如果部落格的文章被人轉載或引用、或是別人認同自己的想法,滿足尊重的需求;而部落格作為一種出版工具(publishing tool),人們為了自己的想法而花時間撰寫自己想寫的文章,滿足自我實現的需求。本書也說:「部落格最單純的慾望,也許就是在他人面前展現自我的存在。」(p. 66)

部落格的缺點
當然,部落格並非百益而無一害。這種不受管制的出版媒介,更需要使用者的自律。例如,微軟的員工因為在部落格上張貼Mac電腦在公司卸貨的照片,因而被解職;Ellen Simonetti原是Delta Air Lines空姐,但因為在部落格上張貼穿制服的性感照而被遣散;家庭主婦在部落格上透露太多個人隱私,因為行程太過透明,最後不得不刪除部分文章。2005年的選舉,「瑋哥的部落格」就引起很大的爭議。雖然部落格的風潮無法抵擋,但這種新興的媒體似乎來得太快,快得我們來不及制訂界線,以及思考我們自己的定位。
華語教師的部落格
華語教學分享館目前大約串聯了六十五個華語教師的部落格,從文章的內容和分享館的訪客地圖來看,這些老師分佈在世界各地:台灣、香港、日本、美國、德國、希臘、布吉那法索等,因為有分享館,讓這些老師有更多互動。信世昌(1995)曾言華語教學相關的訊息流通不易。我想透過分享館的方式當可改善此一困境。
但我比較好奇的是:華語教師撰寫部落格的動機為何?以及他們都寫些什麼?目前看來,記錄生活點滴還是佔大宗,又或者記錄與學生的互動(談話、考試、成績、作文、課堂互動等);其次大概是討論食物(食譜、餐廳等);然後是跟教學相關的文章。此外,還有一些轉貼的文章(這是我的個人觀察,並沒有進行統計)。
以前我曾汲汲營營,想讓分享館變得更具影響力(powerful),因此建議館主Fish可以讓分享館的目標更為明確,並且鼓勵華語老師在部落格上撰寫教學相關的資訊,而我們可以進一步從中「粹取」出有價值的資訊,作為典藏(archive),將來或許可以成為華語教學的「知識庫」。
但某天我買早餐回家的路上,突然覺得:其實讓分享館維持現狀也不錯。部落格的寫作本來就很自由。《誰沒部落格》說:「沒有任何人真正的去鼓吹網友架設部落格…部落格的現象始終來自於使用者本身的意願。」(p. 93) 既然個人的部落格是為自己而寫,也就不需要刻意經營些什麼。如果想讓華語教學分享館長久地維持下去,穩健的作法反而能有更紮實的基礎。再者,華語教學的生活也並不限於教學本身,教師們也關心電影、美食、新聞等等,這些都是生活的一部份。本來是為興趣而服務的寫作,不一定非要變成為工作服務不可。
部落格可能的應用
部落格作為一種線上寫作的工具,因此本身就可以拿來輔助華語文寫作教學。例如新加坡的老師就把部落格拿來當成中文學習的e-portfolio(Tan, Teo, Aw, & Lim, 2005)。
如果老師願意,使用開源碼的Linux + Apache + MySQL + php來架設平台,加上有MovableTypeWordPress等系統,就可以免費擁有自己的部落格平台。如果不願意自己架,那麼也可以選用網路上BSP(Blog Service Provider)的服務,一樣免費,例如Johnson(2004)就建議可以用Blogger來進行語言教學。同時,還可以仿照華語教學分享館的形式,串聯不同的部落格,讓學習者在網路上的互動更為活絡。
但我還有另外一個想法,是把部落格拿來當成教師日誌的寫作工具。Bailey(1990)和Moeller(1996)提到教師日誌在反思教學、以及培訓教師中的應用。Bailey建議老師可以記錄教學時的想法、與學生的互動等,並可進一步進行自我反思與分析。Bailey建議的流程如下:

這樣的教師日誌,同時也是教師成長歷程的見證。不過,原先在研究團體裡公開的私密日記,形式畢竟和公諸於眾、人人皆可閱讀的部落格大不相同。因此如何進行,還得再行斟酌。
=====================
延伸閱讀
=====================
參考書目
  • Bailey, K. M. (1990). The use of diary studies in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s. In J. C. Richards & D. Nunan (Eds.), Second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 (pp. 215-226). Cambridge: Cambridge language teaching library.
  • Johnson, A. (2004). Creating a writing course utilizing class and student blogs. Internet TESL Journal, 10. Retrieved March 11, 2006, from http://iteslj.org/Techniques/Johnson-Blogs/.
  • Moeller, A. J. (1996). Journaling: A path to reflective teacher development. In Z. Moore (Ed.),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 Multiple perspectives (pp. 59-73). Lanham, Maryland: 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
  • Sifry, D. (2005, August 02). State of the Blogosphere, August 2005, Part 1: Blog Growth. Technorati Weblog. Retrieved March 20, 2006 from http://www.technorati.com/weblog/2005/08/34.html.
  • Tan, Y. H., Teo, E. H., Aw, W. L., & Lim, W. Y. (2005). Portfolio building in 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 using blog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BlogTalk Downunder, Sydney. Retrieved from http://www.moe.gov.sg/edumall/rd/publications/blogtalk.pdf.
  • 信世昌(1995)。華語文教學的科「技」整合。華文世界,78期,頁1-8。

1 則留言:

Unknown 提到...

老師您好,我也是中文學習者,我讀這中文課程電子書有一段時間了,我覺得我能有趣又有效地學習,這是免費的中文電子書教材,給老師參考看看!
http://www.huayuschool.com/experienceBook/ch/index.htm